传奇人物敦达因走了。
虽说人死灯灭,可以盖棺论定;但,要论定敦达因,难度很大。
至少,他生前遭反贪会提控的官司,后续就充满悬念。
敦达因的资产争议,不是从潘朵拉文件揭发才开始。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会员独享好文
减少强制广告
即时派送好康
独家社群交流
我已订阅登入
尽管他是律师又从商,原本已经很有钱;但是富可敌国的背后,难免有争议。
尤其是上个世纪马哈迪担任首相后,敦达因担任财长,跟多宗引发关注的金融和私营化计划争议有千丝万缕关系,涉及的公款更是天文数字。
因此在人们眼中,敦达因不只是敦马的老战友,简直就是大掌柜。
翻查旧账太难
在第15届大选后,敦马和敦达因俨然成了首相安华塑造打贪形象的“大鱼”。
不论是私怨报复,或是翻查旧账,如果能清查出当年轰动全国的金融丑闻内情,也是功德无量了。
尤其是1997年收购玲珑集团事件,涉及23亿令吉交易疑云,成了调查的切入口。
但现实是,翻查旧账太难了,一来年代久远搜证举证困难,二来要控贪污罪若无法一击成功就会遭反噬。
最终,反贪会是用反贪会法令第36(2)条文提控敦达因,控他蓄意不遵守反贪污委员会通知书的条款,没向反贪会申报所有名下资产,而不是控贪污罪。
即使罪名成立,也不算是贪污罪,最多是算故意不申报或故意虚报财产,惩罚也算轻的。
饶是如此,多数民众也会发挥想像力,猜测为什么这么有钱?为什么不申报?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即使案件审讯一拖再拖,一样起到牵制和震慑潜在政治对手的作用,而民间一样会发挥想像力,是不是真的有猫腻,才不敢上庭自证清白?
就政治效果而言,已经达到敲山震虎作用了。
只是如今敦达因走了,这场官司不论是真要打贪,又或要敲山震虎,效果都大打折扣了。
抓“大鱼”的戏码,可能又云淡风轻,又匆匆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