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7日综合电)中国双11的购物狂欢刚结束不久,女装退货的脚步却还在继续。有商家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堆满退货的仓库,并问道:“女装还能做吗?”
甚至还有女装店商家称,卖了2000件退了1500件。不少女装店亏损严重,只能选择结束营业。
今年初开始,电商女装的闭店故事轮番上演,500多万粉丝女装店“少女凯拉”被爆欠款跑路,而后张大奕、周扬青等网红也陆续宣布关闭曾经年营收上亿元人民币(约6182万令吉)的淘宝店铺。

商家抱怨退货率居高不下、被强制购买运费险等,消费者则吐槽货不对版、服装质量参差不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博弈正愈演愈烈。
有机构对大促期间各个平台的退货率进行统计,女装成为退货率最高的品类,特别是女装直播其退货率可高达80%,记者调查发现有商家退货率甚至高达90%。
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不仅是双11期间,今年是退货最高的一年,买5件衣服4件都要退回,已经很难在网上买到合适的衣服了。”实际上这是普遍现象,女装近年来的平均退货率只增不减。
消费者把网店当“试衣间”
经营了12年女装店的郑先生表示,他不得不面对超过70%的退货率和持续亏损,虽然他拥有20多万粉丝,并在细分领域做到排名前10的女装店店主,但他在10月份宣布闭店消息,准备卖完尾货就彻底告别女装行业。
郑先生说:“电商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退货率只有15%至20%不到,卖出去多少钱就赚多少钱,而现在我们的退货率达到70%以上,销售额看起来很高,但实际没有什么利润了”。
郑先生表示,特别是双11大促活动,消费者为了凑单冲动消费的情况更多,女装退货率更高。因为有运费险,许多消费者把网店当“试衣间”,一件衣服同时买两个颜色或者两个尺码,试穿后再退回去一件,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消费习惯。
退货引发的连锁反应,其中也有强制运费险带来的成本升高,不断积压的库存或许成为压死女装网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先生举例时透露,按2元人民币(约1.24令吉)一单运费算,3000个包裹大概要花6000元(约3710令吉),参加双11活动的话强制要求购买运费险,平均4元(约2令吉)一单。“所以如果退货率高,卖得越多亏得就越多,最后就只剩一大堆库存了。”
在商家怨声不断之余,消费者也吐槽货不对板、服装质量参差不齐。
不少消费者称,特别是一些网红款为了营造氛围,会在特定的环境找好看的模特拍照,拉高了期待,最后消费者拿到手的衣服不是有色差,就是面料、版型不好,怎么穿都不合适。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各种竞争,包括供应商和商家偷工减料其实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商家也会拿去年的东西来卖,同质化很严重。
据报道,女装领域在中国服装业中占据着需求最多样化、市场容量最大的地位,目前已进入深度整合期,品牌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