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关于苹果创始人贾伯斯的著作中,记录了他曾说:“我愿意用所有的科技,换取与苏格拉底共度一下午。”由此可知,他深懂学习的价值,远超过科技的便捷。
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女生在课堂上不断滑手机,老师无法制止,最终校警介入,女孩摔倒并被拖出教室。这段影片引起全美关注,揭示了手机在校园中的普及,并凸显了教师面对这一挑战的困境。如今,手机的普及率更是大幅上升,家长给孩子手机多出于安全考量,但这也改变了学习环境。
许多老师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滑手机、聊天已成常态,而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手机政策理解不够,且缺乏支持。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显示,禁止手机的学校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尤其对低成就学生影响最大。研究认为,禁用手机能让学生专心学习,效果相当于每周多上一小时课。
这项研究引起了英国教育部的关注,并计划开展规模更大的研究,涵盖教师群体。事实上科技不仅改变了社会,还改变了教室文化,学生口袋中的手机让学习管理变得更困难,教师需要重新训练以应对这一新挑战。
然而,在北欧的国家,对手机态度有所不同。他们认为,手机有助于查找资料,若有问题,应归咎于师生的互动,而非手机本身。
一场持续挑战
相较之下,许多亚洲国家则采取更严格政策。日本大多数中小学禁止学生携带手机,除非有特殊情况,且由老师保管。中国近期也采取更严厉的规定,限制儿童玩电玩和使用手机的时间。
这些措施引发争议,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的手机禁令反而激发了他们逃课的想法,部分教师则认为这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然而,为孩子购买手机并不代表他们会变得更独立,反而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孩子是否应该随时与手机为伍?手机游戏或网购的消费又该由谁负责?手机所引发的冲突与霸凌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
手机创造的虚拟世界对心智尚未成熟孩子来说仍然是未知领域,对父母和老师而言,也是一场持续的挑战。当家长准备为孩子购买手机时,是否已准备好共同面对这场科技与教育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