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工作、旅游、拜访,有时候可能会遇上一些意想不到、或没有想太多,但实际里却隐藏陷阱的事情。这些陷阱,让人觉得困扰和危险,心情灰暗、受损,不禁开始反思——它们是必然存在的吗?还是自己鲁莽造成?
洪凯伦:市区骑行三大陷阱
洪凯伦(40岁,建筑行业)一星期会骑脚车一次,但最近因为孩子上小学、周末活动比较多,要做“跟得爸爸”的他,骑脚车作乐的次数减至一个月一次。
每次骑行,他都有固定路线,比如有山路、平路,还有适合短距离锻炼的。如果想尝试新路线,他和朋友们会参考骑行应用程式“Strava”里其他骑友的路线,若大家都跃跃欲试,就一起快乐“探险”。
规划路线时,洪凯伦都会有所考量,特别是要避开交通繁忙的路线。
“对我来说,路线的交通繁忙程度是最重要的考量,因为大量交通工具共同使用道路,会增加意外风险。交通繁忙的路线也会让我感到有压力,骑行时要特别注意后方来车,以及路口转出来的车辆。要注意的事太多了,无法专心享受。”
路况也是考量的关键因素,他们也偏向选择摩哆专用道,因为相对来说更有安全感,但前提是该道允许脚车骑行。
他说,在市区骑脚车遇上不少难题,最常见的三大陷阱就是坑洞、沟渠盖、砂石。“坑洞多的路段对我们骑行者来说相对危险,很多时候我们得小心避开坑洞,否则轮胎就有可能爆胎。轮胎也很容易卡住沟渠盖的缝隙,提高摔倒的风险。还有,路肩上有很多松散的砂石,不只对驾车人士带来危险,更对脚车和摩哆骑士构成危胁。”
相比之下,地面高低差、路面白线模糊不清的情况较少出现,也因为对常骑的路线较为熟悉,并不会构成安全的威胁。
“如果是骑山路,要特别注意雨季时容易发生土崩、树倒的情况,因此都会尽量避免在雨季骑山路。另外,我发现雪隆一带有很多建筑或道路扩建工程,骑行时会特别留意周围状况。”
在市区悠然地踏脚车,会危险吗?他觉得,不管是骑脚车作乐,还是骑行代步,在吉隆坡是可行的,并不算“危险”。
“最好有一定的骑行经验,那就更加没问题了。这里的天气比较炎热,我想应该很少有人用骑行作为代步工具。像我身边的朋友,大部分是为了兴趣、社交、锻炼、健康或单纯为了开心而骑行。”
安全措施要做足
吉隆坡的道路设施是否利于骑行?洪凯伦指出,吉隆坡有好些区域设有脚车专用道,他和朋友们也试过骑了几次,“体验感一般,”他们要求不高,只要路肩空间足够、路况好,让脚车能够穿梭在其中,就很不错了。
就他的骑行经验,国内道路设施和标记总体上尚好,他也希望所有道路使用者都能互相礼让,不要对脚车骑士产生敌意。“骑行者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马路上赛车,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当然,也不要和朋友们骑行时一边聊天、一边占据半条道路,那会给其他人带来不便。”
洪凯伦重视安全措施,每次骑行一定都会戴上头盔和手套,可以有效地保护头部、双手免受撞击和摔落的伤害。
“另外,也需要带上一些骑行小工具。除了这些装备,我们在骑行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时时刻刻注意前后左右来车,毕竟我们骑的是小型脚车,其他道路使用者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
骑行时,千万不要为了一时好玩,在道路上竞速飙车,“真的要比赛的话,最好去正规的骑行赛事。”
他最难忘的骑行经验是,和三五知己一起骑脚车自助旅行(bikepacking)三天两夜,带着轻便的行李,骑着骑着,用不一样的视角发现市区被遗忘的风景和惊喜。
Peggy:马路如虎口一点都不假
说到道路上的陷阱,Peggy(电召车司机)马上联想到最近热议的“集装箱压毙华女案”。“几个月前,我载顾客从飞机场回市区途中,前面遇到一辆罗厘。我的车子和罗厘有段距离,但可能罗厘行驶时压到路边的石头,结果石头弹起来打到我后座的车窗,即时发出巨响,吓到坐在后方的乘客。”
回想那次经历,她还是惊魂未定。“试想,如果石头弹飞撞击到车大镜,玻璃产生裂痕,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之际,视线突然被遮拦,是不是很危险?”
她向来有个习惯,只要在道路上遇见罗厘,一是不超越它,二是离它越远越好,“若对方驾驶太慢,也会在确定安全无阻的状况下,才会超车。”
最近连续下豪雨,是电召车生意火旺的时节,但是另外的陷阱亦随同而来,她因此减少接单。“雨天会造成塞车、树倒,以前我不买天灾保险,但现在不买不行。尤其下午五、六点放工时间碰到下雨,很多电召车司机都不想要接单,就是不想困在车龙中。我试过一次,平时只要十多分钟的车程,就因为下雨而耗时一小时。雨天难召电召车,若有价格也贵。”
Peggy有5年电召车司机经验,自投入这个行业,她越发觉得“马路如虎口”这句话一点也不假。“驾车时真的要小心和专心,但有时候自己小心,别人却粗心大意,制造混乱和危险。我看过有些车主,不知是为了避开塞车,还是真不知情,竟使用摩哆专用道!”
不过,她也能谅解有些区域道路出口多、指示混乱,难免让道路使用者感到混淆。
“我也曾经在吉隆坡满家乐(Mont Kiara)、本查拉连贯公路(Penchala Link)走错路,来回两三次才终于驶入‘正道’。 近来市区陆续开通新公路,免不了要交‘学费’,走几次就不会迷路。”
“有一次,我前面的车子可能是走错路,竟然倒车后退,造成后方塞车。我下车跟他说,错过出口莫回头,直走到下一个路口还是可以绕回来……我了解他的心情,担心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或是怕要给过路费。”
一天60%时间都在驾驶,职业的“训练有素”让Peggy对路上各种状况见怪不怪,并且能够礼让,“有时遇到超乎常理的状况,最多是在车里骂几句,因为我驾的是小车,斗不过大型的车子,呵。”
道路使用者应自省
Peggy认为,大部分道路上潜藏的陷阱和风险,源自于道路使用者的粗心、分心、不够专心所致。
“我觉得政府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整体上的道路建设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开心地驾车。有的人很爱‘赖’政府,我反而觉得问题出自于人的鲁莽行为和态度。”
“比如,我发现有的人不遵守道路使用规则,任意变换车道,应该直走的路却右转,或是最后一秒违规插队。一些家长违规泊车,在学校门口等候接送孩子,只方便自己,不顾及别人,他们不是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榜样吗?”
她也观察到,很多人在遇到红绿灯时,车子停在黄色格子里,阻碍别的方向的车子往来,造成交通大阻塞。
“其实现在WAZE的信息功能很厉害,哪里有车祸、哪里有警察路障、哪里有动物尸体等,都会显示,让驾驶人士能提前应对。甚至,还可以通过其他驾驶人士的即时分享路况,只要好好规划最佳路线,就能避开塞车路段。”
至于大家都摇头叹气的路面坑洞陷阱,她说,以前确实路上常有坑洞或凹陷,但最近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住宅区,当局已经尽快修补,唯季候风季节带来持续雨量,导致修复好的路面马上又遭雨水侵蚀,于是补不完、闪不及。
作为频繁在路上行驶的道路使用者,Peggy建议,政府或许可以仿效外国的做法,禁止某年限的旧车上路,或是强制每年送到电脑验车中心验车,检验过关后才能更新路税。这样做,相信能降低在行驶中突然抛锚或卡在路中间,以及追尾等车祸。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