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尾哲也的《努力是瘾》,延续作者对努力和异化的探讨,以尖锐的笔触观察一个个被努力所扭曲的个人。
八月时曾推荐《子弹是余生》这部长篇小说,时隔近两年,寺尾哲也交出他的第二本书,散文集《努力是瘾》。相比上一部作品精准勾勒出天才与凡人皆痛苦的完美张力,《努力是瘾》是一次作者对于奉努力为圭臬的刻苦求学及工程师生涯的回望,并且依然保有上一部作品中高度竞争下人性异化或近似于强迫症的元素。
◆作品:《努力是瘾》
◆作者:寺尾哲也
◆出版:联经出版
书中内容划分为四辑,分别为:“瘾中人”、“瘾中事”、“瘾之花火”和“瘾之前世”。“瘾中人”和“瘾中事”中的文章多讲述作者及他身边业界同行或同学如何在人性冷漠、努力成瘾的环境中打磨出各自应对世界万事的方法与另辟蹊径的观念。有者选择伪装成婴儿短暂逃离现实,渴望回归纯真无忧的时光;有者认为依靠药物克服身体不适为弱者表现;或是参透与常理相悖的“人离乡贵,物离乡贱”道理,进而感受到专业能力发展到极致时的刻薄和温暖。“瘾之花火”中列出在各自领域中有成就的名人,他们尔后或逆风翻转、或坠落毁灭、或永远被禁锢于内心深渊,让人更深刻地意识到努力不一定会带来全然的幸福。“瘾之前世”中,作者则将主题拉回自身,读者终于能往作者内心:他意识到“模仿”背后的权力关系而耻于臣服;他回溯父亲对自身命运不甘而作的种种挣扎,进而联想到自己跟父亲的相像与不像;他诚心信仰运气守恒理论,因此斤斤计较每一份运气落在何时何处等等。
所谓“瘾”,是沉迷在某种物质或状态中无法自拔的状态,一般我们会认为快乐的事或物容易成瘾,如香烟、酒精、购物、游戏等。但努力成瘾的人们追求先苦后甜的人生,为了达到梦想中的美好生活,他们相信这过程中的所有困难都可以通过个人意志和努力克服,同时将努力的重要性推至极端。努力成瘾者具备自卑的倾向、拥有过人意志和耐力,更甚者可能会挞伐不够努力的自己或他人,这些都可以在《努力是瘾》中看见。
努力值得吗
书籍简介中有一段话,让我当初看了印象深刻,深感这完全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各位社畜的写照。
“追求自身生产力大于受人喜爱的是奴隶,追求受人喜爱大于生产力的是宠物;奴隶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用’,宠物最大的悲哀是‘不被爱’”
现下职场文化中Work Life Balance渐渐成为另一个政治正确,是劳动权益意识提升,以及人们开始更重视真实自我价值的体现。然而,作者在《怀璧非罪》一篇中,作者针对棋士赵治勋噩梦般的童年练棋经验叩问:“……失去了心中永恒焦虑的他,是否还能达至同样高度?又或者,问题应该是,为了变得杰出,承受这么多的痛苦,让心灵毁伤至此,值得吗?”文章最后,作者也认为旁人始终无法轻易地回答这是否值得。如果回到职场这个课题,Work Life Balance与否其实没有对错,一切还是回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是否明确知道自己踏出的每一步是为了什么。
再回到《努力是瘾》一书本身,作者通过冷静自制的语言刻画身边一个个被努力扭曲的人们,他们是如此活生生的借镜。如果你有想要达到的目的地,始终还是得走出一步又一步,愿你能找到适合的节奏稳定起步,不陷入焦头烂额的心慌。如果你已经明确自己就是躺平一族,也愿你躺得舒心且明确,不在半躺半走的尴尬中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