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24日综合电)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10月针对来自伊朗、阿富汗、俄罗斯等受国际制裁国家的学生申请军民“双重用途”技术领域硕博士学程,收紧入学标准,称措施符合瑞士打击国际间谍活动相关法律,但受影响最大的却是中国学生。
《彭博社》周六(23日)报导,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此举可能引发德国其他大学仿效,因为它让人们看到德语世界的大学是如何试图在国安问题与追求学术开放及跨国合作之间取得平衡。
瑞士共有两所联邦理工学院,另一间是法语区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去年发布的研究显示,校内大量外国学生和国际化倾向使其易受间谍活动影响。德国政府去年也发布文件,概述其在德、中大学合作的立场,点名科技研究进展恐造福中国军方,呼吁各大学考量相关风险。
因此,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0月决定就申请“双重用途”技术领域设限,包括应用化学和物理、电信和资讯技术、工程、奈米技术和人工智慧;而审核申请者新标准将考量其先前就读大学及其曾获的政府奖学金,尤其是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因为得主须签署忠诚承诺并遵守意识形态规定。去年以来入学人数比2018年增加一倍的中国学生,受新制冲击最大。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中生指责该措施有违瑞士国际中立立场,并扬言要“反歧视”。
可能引发德国其他大学仿效
报导称,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做法可能引发德国其他大学仿效,毕竟德国境内大学去年共有近五万名中生且约10%至15%领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德国校长会议的一位发言人对此表示,“各学校”正讨论是否“在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建立对学生的审查程序。
其实不少国家早已有防范先例,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021年初卸任前,即以国安为由,限制赴美留学的中国理科研究生人数。拜登总统上台后继续设限,且鉴于荷兰在全球晶片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甚至施压荷兰要求减少中生数量。但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雨龙指出,问题不在个别学生,而在于中国专制体制逻辑,即研究人员必须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
文:台湾自由时报
图:ethz.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