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林恩霆

砚海如林

文 文 文

林恩霆:种族议题的沉默代价

希盟执政以来,国人并未如许多人所期望的那样迈向更开明的未来,反之,在种族和宗教议题上却显得更加敏感和动荡。

 过去,当巫统领袖发表种族主义言论,或对关乎华社的政策出言不逊时,马华总是首当其冲成为在野党,尤其是行动党,讨伐的对象,要求其交代与解释。

 然而,大马华裔作为少数民族,却始终饱受这类语言暴力的侵害。更讽刺的是,少数族群常被塑造成多数族群的假想敌。这种局面是一些政客刻意挑动的结果,更反映出对自身族群缺乏信心的深层问题。

 过去,华裔对马华寄予厚望,但许多人认为马华表现不力,软弱妥协,导致华裔被视为“二等公民”。因此,选民将希望寄托于行动党。


 行动党在野时,对种族和宗教主义的言辞抨击尤为尖锐,比马华更为激烈,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华裔相信,行动党能取代马华,扭转不公的局面。

 然而,当行动党成为执政党后,这种信任逐渐瓦解。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在回应种族主义者阿克马的言论时,表示“无需浪费时间回应”。这种态度让人难以理解:阿克马用充满偏见的言辞攻击华裔,而陆兆福竟认为这不值得花时间去回应,难道这在他眼里不算“正事”吗?

 每次当阿克马或敦马抛出煽动性言论时,站出来发声的往往是张庆信。然而,这类回应是否只应是他的责任?张庆信履行了他作为非穆斯林部长的职责,但更重要的是,全体领导人应认识到,种族与宗教的和谐共处,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有人主张,不应浪费时间回应阿克马或敦马这种挑衅。但问题在于,沉默是否真的能带来好的结果?他们的言论不仅激化了马来社会对华裔的不满,还可能使偏见成为舆论的主流声音。

 当非穆斯林部长选择不回应时,就意味着华裔的声音缺席,甚至被视为默认。这种失语只会让华裔群体显得更为被动和无助。

 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理应以其族群共处的成功为荣,而非任由种族主义声音主导舆论。执政者的沉默不仅削弱了多元文化的价值,更助长了极端主义的气焰。

领导应直面挑战

 陆兆福或其他非穆斯林部长的不回应,似乎是想摆出一种“高姿态”,表现出对阿克马或敦马言论的不屑。然而,这种姿态并未解决问题,反而使华裔的权益与声音在舆论场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当领导者选择“高姿态”不回应时,实际上可能让华裔的地位进一步滑向“低姿态”,最终导致整个族群陷入压抑与沉默。

 回应种族主义者的言论并非“浪费时间”,而是传递出明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华裔选民的责任,也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担当。在面对种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时,领导者的沉默不是智慧,而是一种逃避。马来西亚需要的是一位敢于直面挑战的领导者,而非一位避而不谈的“沉默者”。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林恩霆

砚海如林

相关文章

会员文|林恩霆:投注站投票站何其相似

林恩霆:张庆信、KK、中国元素

会员文|林恩霆:从居家服刑到政府信任危机

我的咖啡:复杂|林恩霆:夹杂难过也有甘甜

林恩霆:含煽动议程的募捐信函

会员文|林恩霆:扎夫鲁的挑战与变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