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之前,看妇人和儿童在河里沐浴。
大概是洗惯了,少女的沙笼围得紧,重要部分绝不暴露。洗着长发的情景特别好看,尤其是在黄昏。
儿童们嬉水,下船时,只向我们要糖果,一直叫:“Candy、 Candy!”
并不讨钱,有些在摸着头发,起初不知道他们要些什么,后来才弄懂在讨洗头水,可能是从前的游客给过船上用的Bvlgari,觉得不错。
船上的小册子也说过,虽然鼓励说英文是好事,但不想村童依赖施舍,叫我们不要给。
“但是河上那黄泥水,怎么靠它生活?”团友问。
我笑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想起八九十年前,Kipling、Maugham和Orwell等作家来过时,整条河是清澈的,不禁摇头。
未来到之前,以为是湄公河的支流,原来这河叫Irrawaddy,贯穿缅甸南北。
整艘船本来可乘一百零八位,经装修后只接八十二名,却有八十个工作人员,差不多是一个服侍一人。大家的态度是不卑不亢,我最喜欢。
船上有电话,可通过卫星接连各国。很贵,四块半美金一分钟,在手机不能漫游时,还是得照付。
另一个通讯方法是买一张当地的电话卡,不过在船上讯号时断,团友们纷纷买了几张卡,也派不上用场。这也好,像走入寺庙修禅,大家清静一下吧。
太阳把河染得金黄,只能在这四望无际的原野中见到。入夜,星星也特别多,对我们这群城市人,是难得的奇景。连看到星星也觉得是奢侈,真是可怜。
再访缅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