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折、游离与解构之中,他建立起了自我与世界的联系。
很多人会说:“艺术是什么?我看不懂。”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常听人说,某某画家的画卖的很好;或是他只画画却不卖画,很高傲!又会有人说某人是个纯艺术家,不商业化;或者是评论那个画廊是个纯商业画廊等。种种“标签”似是而非且见仁见智,没有标准答案。让人不禁好奇的是,如果一位专业画家,但却不卖画,那他如何生活?
陈嘉欢(Richie Tan)是少有自我标签为“商业画家”的年轻艺术家,虽然他以买卖营利为目的,但作为艺术家的他也很清晰自己的创作方向和作品定位。他清楚自己的作品究竟是面向大众抑或小众、精英的;是具有更多学术价值,还是带有明显商业性质。尽管并不容易归类,但他依然坚持朝艺术梦想进发。
23岁的本地艺术家Richie Tan自认至今面对着许多挑战,但仍希望能在艺术界闯出一条独特道路。三年前,他开始接触抽象艺术,后从传统风景画和肖像画逐渐转向抽象画。主要原因抽象画能引发人们思考和情感,这点让他着迷。
抽象艺术对Richie来说是一种统一的力量,让他通过各种颜料飞溅、笔触、色彩和层次化的构图来表达自我。他认为这种沟通方式比语言表达更为灵活。他的艺术作品旨在传递信息,让人们深入思考并理解其中的涵意。
他大幅创作并以身体动作引导作品的构图,亦曾公开以榴梿壳和月饼作画,展现了“行动绘画”原则,其艺术风格深受美国艺术家Jackson Pollock影响,并融合他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他希望结合抽象形式和表现主义中对情感价值的重视,并从偶像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中那里吸取灵感,正是他那复杂的线条和色彩模式让他深受启发,摆脱现实画派的束缚,脱离摄影技术的威胁,进入新艺术时代。
“确实很多人表示看不懂抽象表现主义画作,困惑为何看似乱画的作品可以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他笑说。他坦诚,要入门抽象表现主义,首先要脱离从少到大的绘画观念。染了一头金发,一身全黑装束的Richie,便是带有一种充满创意、思考深邃、注重情感表达的特质。随性而富有艺术气息的穿着,衣物上还留有一些颜料痕迹,显示了在作画时的投入与激情。
绘画是非语言形式表达
Richie12岁时就跟随经营家族生意的祖父母一起生活,过着备受呵护和看似无忧的生活。他在十六七岁时已决心往艺术这条路发展,但一路走来并未被家人接受,因为在祖辈的内心里已决定让他接手家族生意。
“自2012年起我一直都很不开心,一直处于悲伤、绝望和空虚之中,情绪低落,唯有画画可以宣泄我的内在心情。16至18岁期间,我意识到自己经常处于情绪低落,也自觉那就是抑郁症,却一直难以用正确方式、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一直觉得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内心一直很低落。只埋头一直画画。”
这个藏在心底许久的“秘密”,直至去年11月办画作活动时才告知家人。好在当年他爱上篮球,不仅有助于他释放压力,也是舒缓抑郁的管道。尤其是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时,这种激烈运动让他通过身体活动来宣泄不安与压抑。“但经常导致各种体伤,让阿公十分担心,所以在赢得一次锦标赛冠军后就没再参赛。
高中毕业后,他无法得到支持往艺术方向进修,反而被安排到国外修读与家族经营的农业科系,但他却没有因而放弃艺术。在台湾的三年他也勤于跑台湾画廊,开始接触到抽象主义作品。他进一步深入探索这种艺术形式,发现抽象艺术可成为他表达内心思想,让生活和自我建立联系的方式。他的画风也因而出现从写实到抽象的转折。“我回国前被许多大师的作品所吸引。从写实到抽象的变化过程并不长。过去我没有抽象的概念,而是逐渐开始画‘变形’的作品。”
他认为这种表达方式,与他的灵魂产生了特殊共鸣,因为他偏好于用非语言的方式沟通。虽说是“变形”,其实更应该说是设计,通过变化形象吻合画面,因为画面有很多空白,也就产生了大部分人无法讲清楚的语言。对他来说,就这样从平面展开的东西,还有它的表现性是蛮有趣的。
去年他辞去家族农业工作,专注于他的艺术梦想。他希望通过抽象艺术表达内心思想,将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转化为富有表现力和动感的抽象作品。每件作品都充满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自我探索,并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人有所思考、理解并产生共鸣。
坚持不懈
不久前,Richie在一个将艺术、音乐与餐饮结合的多感官体验场地举行了展览。选择这样一个“非传统”的场地是有原因。在2022年,他连续遭遇超过20家画廊拒绝,唯有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空间,这也促成了他的第三次展览。
在该次展览会中,他的《Live Goes On》是一幅与朋友们合作,通过大胆而充满表现力的颜料飞溅,反映了每个人的内心挣扎。他的艺术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也是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他将展览的部分收益捐赠给位于Hulu Langat的Woo & Meow动物收容所,通过艺术回馈社会。
尽管遭遇挫折,Richie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他的艺术梦想,展现了他的热情与决心。他更希望通过作品能启发思考、引发对话,更希望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