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缺乏铁质,导致血红素无法正常合成,从而使红血球中血色素减少,影响氧气运输。这会使得红血球无法有效运送氧气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导致缺氧,从而引发疲倦、头晕、脸色苍白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常见导致缺铁性贫血的3大原因有:
●血液流失:例如女性经期过多,又或由溃疡、结核和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出血。
●铁质摄取不足或吸收减少:由于饮食中缺乏铁质,又或因某些疾病,影响铁的吸收。
●高铁需求情况:如怀孕、授乳期或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因为身体对铁的需求增加,如未能适当补充,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一般上,人们可通过常规检查,诊断是否罹患缺铁性贫血:
●血液常规检验:透过全血球计数来检查血红素、血球容积比、平均红血球容积,以及平均红血球血色素。若确诊,这些指标通常会显示下降趋势。
●红血球型态检查:分析红血球外观,以进一步确定贫血类型。
此外,还有生化常规检验:
●血清铁(Serum Iron):评估体内铁质含量。
●铁蛋白(Ferritin):检测身体储存的铁量。
●总铁结合容量(TIBC):测量血液中能与铁结合的蛋白质量。这一数值的变化与铁的吸收、储存及释放有关。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铁和铁蛋白会下降,而总铁结合容量则会上升。
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主要包括口服或注射铁剂,另外也可透过食物来补充铁质,如可多吃红肉和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铁的吸收,还可增加富含铁的蔬菜和豆类的摄入,以提供能促进红血球生成的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