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甘尼伯伯”(Pak Ghani)的莫哈末甘尼末(Md. Ghani bin Mat)是有“Adiguru Kraf”(工匠大师)称号的吉兰丹峇迪布模板制作师,早前到首府哥打峇鲁(Kota Bharu)时,与他相约在其设在甘榜珍德隆峇督(Kampung Chenderong Batu)的工作坊会面,亲耳听他说如何岁月练就深厚功力,亲眼看他在日子里用那刁钻手艺造就一块精致的峇迪布模板。
这是一趟误打误撞的采访行,在得知吉兰丹有峇迪布模板(batik blok)制作师“甘尼伯伯”(Pak Ghani)这一号人物后,趁着早前哥打峇鲁之行,与他相约在其制作大本营会面。
首先,我造访了位于道北(Tumpat)甘榜达叻(Kampung Talak)大路边的阿约服饰店(Ayu Fashion),它是一家相当有规模的峇迪布和衣专卖店,同时也设有峇迪布制作工作坊与工场。
在那里见着了获颁“Adiguru Kraf”(工匠大师)认证的主人家马哈迪伯伯(Pak Mahadi)。走进工场,除了目睹印染工匠在使用峇迪布模板,还见到数不清使用过的金属峇迪布模板。
这都是马哈迪伯伯的收藏,顺藤摸瓜下去,才知道他跟甘尼伯伯是旧识;因此,在他的引荐和指引下,翌日,按图索骥到了不远处的甘榜珍德隆峇督(Kampung Chenderong Batu)。
那天驱车前往的路上,甘榜的羊肠小径处处皆风景。抵达时,但见峇迪布模板制作工场前方花攒锦簇、叶动草香,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这就是“工匠大师”甘尼伯伯创作的大本营。
那些天里,甘尼伯伯其实身体微恙,但是,聊起他奉献一生的手工艺,却是滔滔不绝。他于1956年在吉兰丹的巴西马(Pasir Mas)出生的,早在十三、四岁就投身峇迪布制作行业。
“当时我只是一名苦力(kuli,打工人),但看到其他工匠在用峇迪布模板时,被它深深吸引且很想学。”这是因为他向来对艺术甚感兴趣,随后,他通过朋友四处打听可学习峇迪布模板制作手艺的地方。
最终,给他在哥打峇鲁的甘榜伦当(Kampung Lundang)找着了一家工作坊。“当我前去应征时,老板说:你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他听了自然是乐开了怀。
对他来说,这门技艺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制作模板过程中,还可以涉足绘画,“我后来被调派负责设计和绘画峇迪图案。”在那里,挑灯夜做于他是平常不过的事。
他透露,由于当时住家与工作地点距离甚远,每一次踩脚踏车回家都需时一小时。因此,年少的他每周才回家一趟,平时就选择寄宿在制作工场。
白天埋首苦干的当儿,他虽只负责绘画图纸,却都在悄悄偷师学做模板,“到了夜深人静时,我便尝试各种制作方法。”他笑言,毕竟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就不介意挨更抵夜。
两年后,他经已可以独当一面自行制作峇迪模板了。“基本上,这胥视个人能力,若是快上手的话,大概一年即可自行制作了。”此后,他便开启了独立经营峇迪布模板制作事业之路。
绘图时间视图案繁简
经验老道的甘尼伯伯说,随年代制作模板的基础材料有别。“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木制的,当工匠们发现金属可以印染出更细致、更好品质的峇迪布图案,且甚受顾客欢迎。”
“之后就开始大量使用金属素材,即是铁片和铜片。刚开始,也就是七十年代,我们都只制作铁片模板;到了八十年代才改用铜片,而目前,我用的是黄铜(也就是铜和锌的合金)。”
相比于铁片模板,他说,铜片性质较软易成型且图案精细;此外,在浸入热蜡后,能均匀传导热能至模板的各个部分。同时,它也更容易修复,若是铁片的话,一旦生锈后就难以修复了。
他指出,印染工匠更喜欢使用铜片模板,因此,他们顺应要求制作铜片模板。如今铁片模板鲜少采用了,除非市场缺少铜片供应,而他都是跟哥打峇鲁一家专供峇迪模板使用的商家购买。
难得来到一趟,若不好好了解峇迪布模板制作过程,就如入宝山空手回。首先,他需要先把设计图纸绘制出来,“峇迪布制作人会提出所需图案的要求,然后先问过我是否能做到。”
“一般上,图案以花卉和抽象图案为主,有的则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他随手就从工作台上拿起一张图纸,并说道:“这是宋吉(songket)布的图案。”
绘制一张图纸所需时间取决于图案的复杂度和精细度,“若是现成设计则廿分钟可完成,换作是新设计就得耗上两个小时了。”现场所见的设计图纸堆里,有复杂精细图案亦有让儿童上色的简易图案。
眼力好动作稳心细腻
据他说,峇迪布模板的标准尺寸是7″×8″,“当然,也有更小或更大的尺寸,或是呈正方形的。”在确定图案与尺寸之后,他就得着手切割黄铜片了,即是把一大块铜片切成细条状。
“黄铜条的宽度大概是半寸,长度则取决于需求。”他再三强调,黄铜条的宽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模板的高度,这也会关系到之后印染的效果。”
接着下来,他须按照图纸上的每个图案,将黄铜条扭转塑型,“大小必须精准,不得有误差,否则最后凑合不到在一起。”据现场所见,这过程必须眼力要好、动作要稳、心思要细。
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门手艺的关键就在于精确性。每一个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这可谓“功夫藏在细节里”。他说,这个过程最耗时亦最有挑战,也最需要技术和创意。
“一般上,我需要一天多才能完成这个步骤。”那么,一个模板需要扭转多少个黄铜形状?听罢,他迳自笑了起来,说道:“这真的很难计算啊!”
在完成每个形状后,他会将其按图纸上的位置和次序排列,暂时搁置一旁,方便后续的拼接工序。“这才容易找到啊!”经他解释后,这像极了在玩拼图游戏,方便找到对应的位置。
紧接着,他将一小个一小个扭转好的形状,放回到图纸上的原位,再利用自制黑色夹钉夹住,并把排列成形的黄铜形状焊接起来。随后,用锌条将之捆绑固定,接着还得为它制作握把。
这还没有到最后一道工序,他还需要用滚筒磨砂机来平滑模板表面,“在这之后就可以出售或交到客户手中啦!”一个模板的寿命多长?“十年都没问题,这得看使用者怎么保养它了。”这都是倾注了匠人一生心血、毕生功夫的模板,传承便是最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