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hinapress.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1/FE0320241130-cover-002-no-title-600x314.jpg)
如果经常在早上醒来时,感到眼前发黑,甚至眩晕,这很可能是“姿势性低血压”所引起症状。
姿势性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主要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所致。台湾心脏内科主治医生苏彦伯指出,这种情况常在由坐着或躺着站起来时发生,让人感觉天旋地转,症状一般会迅速缓解,因此常被忽略。
姿势性低血压在年长者身上更为常见,65岁以上年长者,其发生率高达20%。高风险群包括65岁以上、有心房颤动、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又或有糖尿病和颈动脉阻塞等病史的人。
3大类型成因
要判定是否为姿势性低血压,医生会观察病人在变换姿势后的血压变化。如果在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又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便可诊断为姿势性低血压。
苏医生透露,姿势性低血压成因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药物型:服用某些药物,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降血压药物等,可能导致血压过低。
建议患者定期检视药物剂量和使用情况,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影响血压。
●神经疾病型: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姿势性低血压。
●心血管疾病型:急性脱水、失血和贫血等因素,会增加姿势性低血压风险。
虽然部分患者没明显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在严重情况下,会因为眩晕或昏厥被送到急诊室,而找不到明确原因。苏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这类情况,应该寻求心脏科和神经内科等专科的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风险。
预防措施
饮食方面,苏医生提醒不必刻意清淡,少量多餐即能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症状,并建议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饭后头晕。
姿势性低血压患者可透过一些物理方法来缓解症状,如:
●放慢动作:变换姿势时应慢慢来,尤其是早晨起床时,不要突然站起来。
●调整水温:避免长时间泡澡或洗热水澡,以免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过低。
●保持足够水分:水分摄取不足容易引起脱水,增加低血压风险。
●穿弹性袜:能促进血液从脚踝回流至大腿,帮助减少低血压。
●规律运动:透过规律运动训练核心肌群,提升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以上方法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姿势性低血压,另外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对减少此类症状的发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