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学习

李红莲

艺犹未尽

文 文 文

李红莲:1+1怎么会等于2

生活中,有时会不经意迸出一些神奇对话。某个早上,木师和我在湖滨公园散步,这里植物品种繁多,他边走边丢问题,为什么铁木树上容易长青苔?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子会是红色?木师是个树痴,记得许多拗口的植物学名,同时也是个路痴,常常搞不清南北西东。考我植物常识,是他扳回一城的机会。

“你很厉害!有读书哦!”遇上答不了的问题,我就用这句话调侃他。他是个艺术家,重视实践多于纸上谈兵,“哎,读太多书,把书都读死了也不见得好。”他知道我话里有话,“就像你知道为什么1+1会等于2吗?”

我很肯定他说这句话和数学哲学没关系,当时却不明所以。他自顾自地回答,“很多人只知道1+1=2,却不知道1+1为何等于2。就像你问画家为何这里要2点黄,而不是3点黄,他也未必答得上。在画家眼中就是个美的概念或感受,读书未必能够解答。1+1=2,如果换成3来代替‘2个’的概念,那1+1=3也是成立的。我问你,在欣赏美这件事上,观察体会重要,还是读书重要?”我一时语塞。

直到几天前,网上一档清谈节目的嘉宾对话,似乎是在回应我当天的困惑,给了我一个新的,探索的方向。

理解艺术

在数学概念还没被定义和发明之前,眼前若有一个石头再加一个石头,两个石头的存在,就是直接而具体的认知。1+1为什么会等于2?那是因为有了‘1’和‘2’,‘加’和‘等于’的发明和定义,我们得以通过数学去理解1+1等于2。

美,可以是两朵野花自然存在,不需任何方程式或定义,直接打动你的心。

美,也可以由1+1=2所界定。比如:不见得全世界人都会认同《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美和珍贵。但通过文字的描述和解说:当年画家的背景和思路、当时的审美观和创作技术难度等不同角度的剖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明白,并学会欣赏她何以会被称为经典之美,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部分。

我们都有直觉感知美的能力,但也有许多关于美的“欣赏”,需要我们不间断的学习理解1+1为何会等于2。阅读、观察和体验,是拓宽对事物包容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路径,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感受时刻保持觉察的同时,还能享受探索的乐趣。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李红莲

艺犹未尽

相关文章

会员文|李红莲:听不见的潮店喧嚣

李红莲:家,依然是一个圆

李红莲:世界 和你原来知道的不一样

李红莲:岁末寄语

李红莲:想表达一种意思

李红莲:无关《破.地狱》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