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林连玉基金

杨启贤

文 文 文

杨启贤:万事都赖上教育?

笔者身为研讨会、论坛、圆桌会、工作坊等等活动的常客,时常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讨论什么课题都好,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参与者提出,此事的解决方案之一,必须把重点放在教育,从小抓起!

 环保课题?我们务必让学校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国民团结议题?必须从小向学生灌输团结思想!社会缺乏对版权的尊重?必须在教学大纲提到尊重版权的重要性!公路使用者频频犯规?必须教导学生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公路使用者!新世代员工缺乏责任心?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必须修正教学课程!

 提出这种建议的人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有时会引用马来谚语“melentur buluh biarlah dari rebungnya”,意思是如果我们希望人们养成习惯或生活方式,我们应该从小开始。

 这让笔者想起了笔者的学生时代,当时学生都会用“kempen”(运动)作为任何作文考题,如马来文或Pengajian Am(普通试卷)的万能答案。环境污染问题?环保运动!乱扔垃圾?清洁运动!社会问题?更多的运动!


 当然,如果考题不是要学生提供解决方案,而是要学生列出问题的原因,那么“缺乏醒悟”或“缺乏教育”通常是其中的标准答案。

增加一门新课程

 当然,对于还没有太多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这其实也算是应对考试的一个好办法。然而,作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成年人,如果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满脑子只想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方案都推向教育,那么这只能说明我们缺乏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

 当然,学校课程应该不时更新,所以任何想改进课程的人当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然而,一般上当有人提出此类建议时,通常远远超出了调整现有课程的范围,比如建议增加一门新课程。

 例如,据报道,去年11月,财政部副部长阿末马兹兰曾经表示,他的部门已提议在中学增设“金融与创业”科目,以便每个年轻人都有机会在完成马来西亚教育文凭 (SPM) 之前接触金融管理和创业方面的知识。

 问题是,我们在中学已经开设了Matematik Pengguna(消费者数学)科目,涵盖了储蓄和税收等个人理财知识。笔者相信,于2019年增设该科目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马来西亚人的理财知识水平较低,因此不断有呼声让学校教授此类知识。

 创业方面的知识也已经在Kemahiran Hidup (生活技能,是中一至中三学生的科目)及Perdagangan(商业科,是中四和中五学生的选修科目)有所涉及。为什么需要一门全新的科目,给学生和老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不是对现有科目进行调整?

 也许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大部分情况下,解决方案并不在学校。是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栽培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在时机成熟时带领国家走向更好的方向。

 不过,我们真的需要停止在思考问题时动不动就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方案都赖到小孩子教育的头上。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林连玉基金

杨启贤

相关文章

杜新宝:母语教育与思维基础

林连玉基金华教节 凝聚民心扬族魂

侯渊富:处理教师调动 先充分考虑学生利益

侯渊富呼吁华教同道 传承族魂精神谱新章

林连玉基金30日大会

李建良:爱因斯坦与AI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