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是为明年做准备冲刺之时。有人选择参加心灵课程,强化内在力量、提升心灵成长,而这些课程学费向来价格不菲,加上近期陆续有国内外网红分享心理课程的不悦体验,让心灵课程蒙上﹁不当﹂、﹁诈骗﹂等负面标签。然而,也有人勇敢探索自我成长之路。
丘益鸣:纾解压力 自我安抚
丘益鸣(高级行政人员)上过能量疗愈、颂钵等心灵课程,还曾经到台湾学习瑜伽。每次的学习,都有相当良好的收获,没有造成不愉快体验。
“其实这胥视个人态度,通常在选择课程前,我会先做调查,比如核实课程内容、讲师、授课方式,觉得确实是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才会报名参加。有时也会透过亲友的体验分享,虽然未必喜欢,但至少可以接受,才报名参加。”
为了赶上“现在流行什么”而贸然参加,从来不在他的选项当中。他试过参加进阶式的能量疗愈课程,从基础班到高级班、灵修班,大概用了一两年时间。
“每个人学习进度不一样,同样一个课程,有些人一两年就学会,有的人按照自己的慢步调,用上三五年都不一定,因为心灵课程每天都要做功课,如果没有好好做功课,学习程度自然会拖延。”
据他分享,虽说是“心灵课程”,但是也有不少讲师和主办方,以商业模式铺排课程,且有系统化教学,学员比较容易吸收。
有些人会学习新知识而报名课程,有些人为了解决问题而上课,一切都有原因,丘益鸣也一样。
“早期,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和能量比较低,想要藉由心灵课程提升自己的状态。市场上有诸多课程选择,但我性格内向,比较向往心灵层次的成长,所以选择能量疗愈、瑜伽课程。”
“现代人有很大压力,也有很多情绪病,只是没告诉别人,直到爆发,才寻找心理治疗的帮助。我以前就和多数人一样,把难过、委屈憋在心里,找不到抒解的管道。但自从上课之后,我发现可以自我疗愈,不一定要和朋友喝几杯、吵吵闹闹诉苦,只要有与自己同频的人开导,就可以走出低谷。”
他曾患有焦虑症,每次出差、回乡或旅游要搭飞机的前一两天,就会睡不着,胡思乱想。最严重的一次,一上飞机,马上就想要下飞机,没有办法安静:“后来我试着把自己从能量疗愈课程中所学的技巧,用来调整心情,最后成功安抚自己,顺利扺达目的地。经过几次自我调整后,焦虑的状况减少了。”
没必要比较与抨击
丘益鸣试过跟随不同讲师上同类心灵课程,“不要把自己固封于某位老师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他说,很多人会一直跟从某位老师学习,而他觉得更需要抱持持续学习的态度,鼓励跟A老师、B老师、C老师学习。
“但是,和多位老师学习并不代表要做比较,有些人会说B老师比A老师好,C老师又比B老师好,这种比较的态度极为不妥。”
他说,有些网红会拍影片,在网络上大事宣扬“这个要小心”“这个不好”,也许是出自善意、想要提醒大家,但是有些东西你不能接受,并不代表别人和你一样不能接受。
“我最多只会告诉亲友,这个课程、这个老师‘是这样的’,能不能接受或要不要接受是对方的选择。也不是说不能做比较,只是这是别人谋生的方式,我们不能因为上过一次课,就去抨击别人好坏。”
采用中庸态度的他相信,一些心灵课程收费昂贵是有原因的,“比如有人觉得颂钵只是敲那几下,为什么要花几千令吉上课?但学费可能包含了其他服务,课程中的茶水点心招待、课后免费复习等。”
丘益鸣透露,心灵课程的学费一般不便宜,但如果有兴趣、且有经济能力,不妨一试。即便上了之后体验不如预期,跟亲友说说即可,没必要在社交平台上呼吁大家抵制。
丘淑霖:不愉快经验至今犹记
丘淑霖(电台主持人)喜欢学习,无论是学生时期在学校上课,或是踏入职场后参加各类课程自修,她都会选择坐最前排座位,积极参与、专心听课抄笔记。
“为什么要上课?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学习和收获,如果是心理辅导课程,它能加强自我觉察,更清楚觉察和拥抱自己的情绪之余,亦让我在生活中看待、处理事情的方式更客观。”
“如果是激励与个人成长课程,它能帮助我开拓思想的维度,上课也是在参与社交活动,结识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扩大社交圈子,同时注入新鲜想法。”
不过,她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大约10年前,她因为生活面对瓶颈和挑战,情绪低落,一名亲戚热心推荐她某个“心灵课程”,并且表示自己从中受惠匪浅,还成为该课程助教、学姐。由于当时状态不佳,没有余力深入研究,也因为信任亲戚,便报名参加了。
“在我的认知里,心灵课程应该是静态的,但在那次课程中,我觉得它更像是另类的激励大会。报到入场时,学长学姐和助教们拍手欢呼来欢迎;过后全部学员站成两排欢迎导师,导师就像国际巨星般,从红地毯入场,接受大家的欢呼和拥护。”
直到其中一个环节,导师邀请一位学员分享他的经历,学员被要求站在椅子上,导师引导他说出过往创伤。说着说着,学员就流泪了,导师说:“你看,是不是!”学员哭得越惨,导师越是露出一副“就是我让他勇敢正视过去”的神态,而台下的学员们用力鼓掌。
“一片掌声中,我是少数没有鼓掌的,而且还流泪,因为我感受到那位学员的难过,同时也很心疼他在大家面前揭开疮疤后,导师并没有安抚或处理他的伤口。”
分享之后,丘淑霖记得还有分组活动,大家狂喊自我激励的口号,身边组员还不断地鼓励要喊大声一点。上了半天课程之后,她顺从自己的内心和直觉,找藉口上厕所,然后“逃出”这个为期两三天的课程。
如今回想起来,她坦言忘了细节,也因为当时没有上完整个课程,自己那时候也处于低落状态,她不敢说这个课程是“诈骗”,但当时的不愉快至今有印象。
“亲戚上了课之后,确实有变得更积极乐观,我只能说这课程不适合我。自那次经验,我觉得在选择课程之前,认识、了解自己的状态和需求是非常的重要。”
她笑说,少数不愉快的经验,并不会影响她热爱学习,毕竟持续自我提升也是必要的。“当然,必须了解自己是为了想要增进某方面的知识,还是想寻求心理上的支援?若是后者,建议通过正规的方式,寻求一对一辅导咨询。”
报读心理课程自我增值
丘淑霖中小学期间,就喜欢参加生活营。一般同学喜欢生活营的互动游戏、和同学玩成一片,但她最喜欢的是听讲座,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从讲师身上学习知识和经验,感觉像是给脑袋喂食丰盛的精神食粮。
“大学时期,我加入成人口才团体,也有机会接触大型激励大会,如《亚洲八大名师》、《大马六杰》等,有上千、甚至上万人出席。”
由于还是学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入场券,她就以义工身分,从协助招待到担任主持人,换取免费听课的机会。
“法律系毕业后担任律师,接触了不少受到家暴和性侵的个案。发现单靠法律知识,不足以协助个案。要让个案信任你、和你阐述事情的经过,某程度上我也需要、甚至是先需要扮演‘辅导义工’的角色,陪伴、聆听、同理、引导,才有机会让‘律师’出场,协助法律上的事宜。”
为了更好地协助个案,丘淑霖开始报读心理辅导课程,如“萨提尔冰山模式”,也接受过文桥辅导室正规的助人者辅导课程,从中也更了解自己,甚至疗愈原生家庭创伤。
“加入电台后,有机会主持访谈节目,就把做节目当作上课,几乎每天都在做访问、都有嘉宾分享,天天都在听‘讲座’。”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