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8日综合电)叙利亚反抗军攻陷大马士革,总统巴夏被迫逃亡,标志着巴夏家族50多年的统治终结。自1970年掌权以来,该家族的统治充斥暴力和镇压,最终在巴夏治下面临内战瓦解。这段历史见证了一个家族如何在权力与血腥中延续王朝,同时埋下社会动荡的伏笔。
巴夏家族属于阿拉维派穆斯林(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派,占叙利亚人口13%),巴夏父亲哈菲兹(Hafez al-Assad)于1970年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个人为核心的独裁政权。他以军队和安全部队为基石,全面镇压异议,封杀反对派的声音,让叙利亚陷入恐惧统治之中。在他的统治下,数十万人遭监禁或杀害,专制手段为其赢得国内外的威望,但也积累了民怨和压力。
2000年哈菲兹去世后,其子巴夏接任。曾在英国接受眼科医学教育的巴夏一度被期待成为改革派领导人。然而,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触发大规模抗议,当年3月,叙利亚西南部城市德拉(Daraa)一群青少年因涂鸦“人民想要推翻政权”被捕并遭酷刑,点燃了全国抗争的导火线,针对政府腐败与经济困境的诉求很快演变为要求政权下台的呼声。政府血腥镇压使局势迅速失控,内战爆发。在之后的激烈冲突中,叙利亚陷入分裂,武装团体林立,国家深陷泥沼。
靠俄罗斯伊朗稳住局势
内战期间,巴夏政权依赖俄罗斯与伊朗的全力支持。2015年,俄罗斯展开空袭行动,助政府军收复大量失地;伊朗则提供民兵与军事资源,协助巴夏稳住局势。然而,内战付出的代价惨重:逾50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巴夏政权因多次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饱受国际谴责,其统治正当性几乎荡然无存。
这场持续13年的内战彻底颠覆了叙利亚的政治格局,留下分裂的社会与动荡的未来。虽然外部势力仍可能影响局势,但内部民怨与不稳定性将使任何新政权面临挑战。
文:台湾自由时报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