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知的人一无所爱。一事不做的人一事不懂。一事不懂的人一文不值。懂很多的人能够爱、关怀和了解…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是和草莓同一时间成熟,他对葡萄就是一无所知。
——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
这段话收录在《爱的艺术》前言里作为结尾。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1)生于苏黎世。是一位医生、炼金术师和占星师。他结合医学和炼金术,首创化学药理。他认为炼金术的目的不是炼出黄金,而是要制造出有利人体健康的医药品。
佛洛姆选取这段话的用意非常清楚,为了呼应之前所说的:爱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更进一步把“爱”和“知”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才会一无所知的人一无所爱之句。
“知”从何而来?从实践而来。人类的知识原本就是在前人一点一滴摸索试错累积而来。长时间的专注投入,日积月累的观察记录,归纳总结推论,是知识产生的过程。没有实践就没有累积的可能,爱的知识也是如此。
有人会说人类繁衍至今,对爱的学习和实践数千年,为什么爱的知识无法累积或者说无法像科学知识一样,能够有普世认知和共识?
首先我认为繁衍一事未必跟爱有关。二是如前所说,爱是有人格条件要求的。很多人以为自己在爱,其实未必,后面的篇幅会讨论类似爱的情况。
最后一句如果有人以为所有水果都是和草莓同一时间成熟,他对葡萄一无所知。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所有水果会同时成熟?就好像老马认为所有华人都很富裕,都是一种刻板印象。人们对爱有太多刻板印象,但又不曾认真去探讨,所以才会在爱中一直受伤害。所以。接下来我们试着沿着佛洛姆的思路,去探讨爱。
爱的艺术导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