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我们生病时,可帮助缓解症状,也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然而,药物在带给我们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是指,在正确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能是轻微的,如头痛和恶心,也可能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举例,抗生素因干扰肠道菌群平衡,而可能引起腹泻;空腹服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可能导致胃痛;一些伤风感冒药则可导致嗜睡和口干等不良反应。
多询问搞清楚
在拿到处方或购买非处方药时,身为消费者的你,可向医生或药剂师询问以下5个关键问题,以助于预防或减少副作用:
1. 这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的?
了解药物的作用和用途,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误解。
2. 我应该何时、如何服用这药?
正确服药时间、剂量及服用方法(如空腹或饭后服用)可提高药效,并降低副作用风险。
3. 这药应该如何存放?
不当存放(如高温或潮湿环境)可能影响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4. 它会与我的其它药物、保健品或饮食产生相互作用吗?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例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和酒精一起服用,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
5. 我可能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预防或处理?
了解潜在副作用和应对方法,可帮助我们更早识别,并及时处理问题。例如,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时,患者可能因血压下降而出现头晕,一般建议好好休息,症状会在身体适应后,日渐改善。
及时正确处理
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任何副作用,请停止使用药物(除非医生另有指示),并尽快就医,切记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换药。
另外,详细记录药名、副作用症状、发生时间、服用剂量、同时服用的其它药物等,也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判断,并再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这些资料也有助于药剂师向国家药品监管局(NPRA)提交药物副作用报告,以更好地监控我国市场上的药物安全。
总的来说,积极与医生或药剂师沟通,遵从正确用药方法,可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每个人的身体反应皆不同,充分了解所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及其预防措施,是维护自身健康和远离药物副作用的关键。
■以上资讯并不是医疗建议。有关具体的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