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导览活动从地方文物馆的成立到老街、村镇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组织与社群开始意识到地方文史保存与传播的重要性。
文化导览活动能为社会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和改变呢?
文化资产的保存与活化一直是文史工作者的核心议题,而文化导览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马著名文史工作者陈亚才指出,文化导览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让参与者欣赏文化资产的外观,更在于让历史故事“活起来”,以此深化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文化导览的精髓,就是让文化资产活起来。文化导览的核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延续。
林连玉基金文化资产保存委员会首任主席陈亚才强调,文化导览并非仅是走马看花式的旅游,而是让参与者深入历史、感受文化的教育过程。
“导览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把有关的对象,例如参观的文物馆或是一间庙,更深入的表达出来。让所参观的东西,(明白)它的意义跟价值所在,就是用这种方法让文化资产活起来,而且也能够鉴定它的价值。”
以吉隆坡的仙四师爷庙为例,这座庙宇对普通游客来说可能只是“打卡”的景点,但透过导览员的讲解,可徐徐展开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陈亚才指出,这座庙宇建于19世纪,由甲必丹为感念贵人之恩而修建,它是吉隆坡华人社群早期奋斗历史的见证。而庙宇的存在不仅彰显华人社群的宗教信仰,更是他们对吉隆坡发展贡献的象征。
“这个庙是吉隆坡最早的华人寺庙,就可以相对的推论说,华人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在吉隆坡立足,参与拓荒跟发展。所以华人的贡献跟随这座庙可以间接看出来。
导览的用意就是讲解更深入的内容,尤其是它的意义跟价值,让参与者能够印象更加深刻,而且提升他们的认识。”
不仅是一张桌子
冰冷物件有血有肉
如果没有导览,参观者可能只会注意庙宇的外表而忽略它的深层意义。
陈亚才补充说,文化导览的成功在于解构与赋予生命,让冰冷的建筑与物件因其承载的故事而变得有血有肉。
历史的价值常常藏在平凡的事物中。陈亚才谈及国家博物院展出的一张不起眼的圆形木桌,若无专业导览员的解说,观众或许只会认为它是一件老旧家具。然而,这张桌子实际上是1874年邦咯条约签署时的谈判桌,见证了马来亚早期政治协议的重要时刻。
“那桌子的意义跟价值不是桌子的材料或者造型,而是跟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联。它的价值在这里,不是说它的材料有多贵或造型有多独特。它的价值比一般同类的桌子更有价值、更有文化遗产的功能。”
揭示深层意义
在地人更融入情感
文化导览的目的就是揭示这些深层意义,让看似平凡的物件承载历史的重量,并为参观者带来深刻的体验。
陈亚才认为,文化导览的成功离不开社区的参与。理想的导览员应是熟悉当地文化与环境的在地人。讲解不仅能更有深度,还能融入情感,与参与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然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导览员并不简单。陈亚才指出,导览需要专业训练,包括内容选择、时间分配、路线规划等。导览员还需具备灵活调整能力,以应对不同背景与需求的观众,确保导览既有趣味性又具教育意义。
此外,社区支持对文化导览活动至关重要,他以吉隆坡市政局推行的免费文化导览活动为例,透过政府资源与专业导览员的合作,成功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推广。
作为文化导览的核心推动者,文史工作者的角色不可或缺。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研究能力,能从文献与实物中挖掘深层价值。同时也需具备传播能力,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内容,透过出版、导览、演讲或短视频创作来传递文化价值。
口述历史重要元素
让文化故事更有温度
文化导览中,口述历史是一项重要元素,能通过老一辈的亲身经历,为文化故事增添生命力。但陈亚才提醒,口述历史需经过严谨的核实与检查,避免因记忆错误而混淆史实。
他强调,口述历史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供珍贵细节,也可能产生偏差,必须经过多重比对与验证。
“所谓口述历史就是透过造访的方式收集更多资料或史实。比方说在吉隆坡在茨厂街有受什么样的影响,只有两个方法。第一是翻书,有的书没有写到,那口述历史就是找相关的人分享经验。”
他说,例如找一名 80岁的老人,由于他经过那段历史而说他个人经历 。这个方法纯粹收集资料,但口述历史需要经过检验,还要检查有无说错或误导。
“可能讲的人年纪大了,把两件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所以口述历史一方面的好处就是透过当事人的记忆回顾,但口述历史要经过检查,以确保所谈的内容与事实相符。”
创新呈现吸引年轻人
跨界合作 引入TikTok
文化导览的推动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政府、民间组织与学术界的跨界合作是未来的关键。陈亚才以吉隆坡市政局(DBKL)的免费导览活动为例,说明资源整合如何有效推动文化导览发展。
之前,吉隆坡市政局的导览活动,出资邀请一些专业导览员为有兴趣的国内外游客介绍吉隆坡。
“这是吉隆坡市政局能够做的事情,那么学术界的角色就是把有关的所要导览的对象,不管是历史、建筑、寺庙老街等等有关的历史的资料整理出来或做更深入鉴定,这个是学术界的工作。”
他称此举属于跨界合作,因为它互相需要各别的资源。简单而言,导览员需要讲解时,就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找资料。
“那学术界怎么样研究呢?如果能够得到社团、政府的经费资助,就比较有条件去做研究,所以各方面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利用现代数码媒体,如TikTok等平台,将文化故事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吸引年轻世代的关注。数码化的传播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人了解文化资产的价值。
相信随着更多跨界合作与数码化创新的推动,文化导览将成为连结历史、社区与未来的重要桥梁,为文化资产的保存与活化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