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松浦弥太郎的书,其中一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会为“感动自己的事物”而埋单,目的是暂时摆脱现实的浮躁和嘈杂。换言之,当心情低落时,看到喜欢的东西便失控购买的行为,就是最佳例子。
基于此逻辑,不难理解为何琼瑶的作品或她的私生活,尽管饱受争议,但她的书籍常常一经推出便成为畅销书。
琼瑶的小说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于她精准抓住当时的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在那个极度重男轻女,资源也非常匮乏的年代,琼瑶利用文字构建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成为她们的精神救赎。
琼瑶的文字如实呈现爱情的各个方面,深深打动无数读者的内心,使他们在接触她的作品时,能够得到情感的释放。她以温柔细腻的笔触和真挚动人的情感,精心编织一个又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给读者的心灵带来慰藉。
以现在的价值观来看,我们或许会嘲笑琼瑶作品的浅薄和矫情,甚至指责三观不正,不外乎主角都是恋爱脑,沉迷于情情爱爱。
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无数的少男少女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因为琼瑶的小说而得到启发;无数迷茫的青年,在琼瑶的小说中找到情感的宣泄;无数的情侣在失恋时,在琼瑶的小说中得到安慰。
爱情至上
尽管近年来,有许多“反琼瑶”的言论。别忘了,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只能用对爱情的自由追求,来对抗封建制度。从她的成长背景来看,她笔下故事还是具有女性力量的存在。
例如,和其他充满悲情色彩的作品对比,曾以为像《还珠格格》这样青春洋溢的作品,是她年轻时创作的。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五十岁之后,开始懂得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然而琼瑶却在六十岁创造出一个生命力顽强、勇敢反抗封建制度的角色——小燕子。这足以看出,六十岁的琼瑶对人生的理解,是那么的轻松乐观,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从容。
“言情教母”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她的小说推崇的是一种爱情至上的观念。某种角度而言,是没错的。要知道,“爱”可以超越一切,是人类终其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