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课题必须搁一些时候再来谈,因为事发时大家都忙着发言、蹭热度,没谁能冷静聆听,更别说思考。
今年九月Tiktok推动#ThinkTwice杜绝网络霸凌运动,顾名思义是鼓励三思而后“言”,然而这种老生常谈一点用都没有。
问题在哪里呢?
这些呼吁的假想对象是“潜在暴民”,对他们说:“霸凌别人前请先反省”。问题是,霸民都不觉得自己是霸民,他们是在“伸张正义”、“打抱不平”,都认为这类宣传是说给“其他人”听的。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其实都不知道谁是霸民,人人都可能忽然成为霸凌事件中的加害者,只要一时失控留下两句恶言便是了。比如说在我见证过的一宗霸凌事件中,竟发现了骂人的某君是我的朋友;平日和他相处正常得很,断不会把他和暴民联想在一块。那一刻他确实参与了网暴,但你觉得他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吗?
“网络霸凌是文字而已,能伤人吗?”且从暴民和受害者的两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先说暴民,我有一套理论:表面上看来暴民发恶言是要伤害对方,但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自己能伤人分毫;他们深觉自己弱势,所欺负的对象才是强者。怎么说呢?
假设面前有一只小狗,一般人就算再生气也不会对它拳打脚踢,因为知道狗会受伤,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倘若他相信无论自己怎么使劲对方也不会受伤,反而会放任心里那头情绪的怪兽。
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社媒已成了许多人诠释世界的窗口;纵使理智上能分辨网络和现实,但情绪上很难切割。每天一打开社媒只见污言秽语,就像开窗只见乌云,难免觉得未来一片灰暗。
在我亲身经历霸凌以后,完全理解何以有人因此轻生。是的,网络霸凌中海啸般的恶言确实会伤人,文字确有杀伤力。
那些社媒平台推行的反霸凌运动,也许是善意,也有可能只为了向政府交差,并未深思如何拆解霸凌现象。该怎么做才有效呢?首先,别妄想杜绝霸凌,我们不知道网民的情绪会因何决堤、何时泛滥。该做的不是呼吁暴民自制,而是呼吁一般网络使用者在霸凌面前切莫沉默,务必声援受害者。
发个爱心也好
发生霸凌事件时,旁观者通常都会明哲保身,以免殃及池鱼,这样就让恶言洗版,在受害者看来就像全世界弃他而去。反之,若有足够多的人公开表示与受害者同在,那么他就能看破绝望的假象。
如果你的朋友不幸遇到网络霸凌,千万别默不作声,也不要只是私讯鼓励,必须公开留言支持,让受害者和霸凌者都看到另一面的声音。一束阳光——就算只是一丝也好——就能刺破乌云,足以带来希望对抗阴霾,让受害者有等待晴天的底气。
真的,只要公开讲一句支持的话,甚至只是发个爱心emoji,就可能救了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