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与行动党因华小以华裔先贤名字命名的问题再掀口水战,副首相阿末扎希承诺将此事带入内阁,教育部长法丽娜则强调会聆听各方意见,并认为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场风波反映了我国政坛责任推卸与政治斗争优先的普遍现象,偏离了真正聚焦公众利益的初衷。
华小以华裔先贤命名,除了为了纪念,也需结合教育意义,比如在学校内设立相关纪念牌匾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先贤的精神和贡献,培养新生代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以国小或国中为例,甚至大学宿舍都可看到以马来先贤名字命名,可见这是各族都认同的做法。
马六甲首长阿都拉勿更曾建议让甲州一所华小更名为郑和华小,以纪念郑和曾出访马六甲。
其实华小建在新的房屋区域,一般上发展商都会承担50%的兴建费,毕竟有学校的房屋计划会更吸引买家,屋价更可观,这是互惠互利的操作。因此,发展商负担部分兴建华小的费用,不能作为更名的理由,况且早有先例发展商兴建的学校以敦陈祯禄和敦陈修信命名,非一定是出资商命名。
张念群在任期间,将马华执政时期已经敲定华小以华裔先贤名字命名,将其中三所华小的先贤名字修改成发展商名字,是整件事的起点,也是主要责任所在。
华小校名更改是有意而为之,是经过教育部的行政决定。这显示行动党在处理此事时缺乏对华社历史、文化认同的尊重,甚至没有征询董教总或董事会的意见,如教育部于2018年12月,在未对外宣布下,私下将陈嘉庚华小的建校准证,转给关丹中菁华小分校。
纵然马华在改名事件上也有“间接责任”,但其背景是疫情和政权风雨飘渺的大环境,整个教育体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网课、学校复课、学校感染群、疫苗等涉及冠病的问题。
2022年大选后,先后有行动党的林慧英与黄家和接任,他们也无实际行动恢复原名,也未就张念群时期的改名争议向公众交代,即使教总已针对此事要求交代,但行动党两名副部长先后都听而不闻。
体现政治担当
总括而论,马华仅当了33个月的副部长,而行动党三人则担任了43个月的副部长,还经历了非疫情和非政治动荡的时代。显然地,相较于马华副部长,行动党副部长们拥有更好的政治实力和执政环境空间,去把这一件事情处理好。
无论如何,华小改名事件源自于行动党执政期间的政策轻率与后续不作为。虽然马华也有责任,但问题的制造和加深,主要由行动党引发。行动党应正视问题,主动恢复先贤名字,以回应华社关切,弥补执政失误,勿让华社认为行动党在“去华化”。
这场争议再次揭示政坛以政治斗争为本位的顽疾。行动党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摒弃推卸责任的文化,展现真正的政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