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查理芒格说,积累第一笔10万美元是财富积累之旅中最关键的里程碑,也恰恰是大多数人最艰难的部分。
把美元改成令吉放在马来西亚而言,从我个人观察及经验而言,我也是非常同意的。当然这主要以中低收入、无富爸爸无富妈妈的这群朋友更为贴切,这也是中产阶级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在理财上重要的分水岭。





对于一般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出来社会后的5到7年内如果认真设定10万储蓄的目标,假设起薪3000元,5到7年后收入翻倍,那么以每年平均1到2万储蓄,随薪金增加而增加储蓄,完成这目标其实不会太苛刻。
当然,读到这里许多人就开始反驳了,每月的房租、汽车贷款、高等教育贷款、昂贵的三餐等等都造成入不敷出了,还怎样能储蓄?这里我倒不想要与大家争论这些“好理由”,而想从侧面或者成功储蓄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避开不该做的事
查理芒格会提出的第一笔10万,说多不会很多,说少也不会太少。在30岁左右靠自己赚钱储蓄这笔钱者,我看少于10%甚至5%以下的人做得到。除了一些不幸面对个人或者家庭出现特别状况的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其实是因为被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与开支给困着了。
要完成这目标其实并不需要厉害的专业技术或者大学知识,需要的是有纪律的决心,清晰的目标及动力,然后避开不该做的事即可!
所谓避开不该做的事,关键之一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搬走我们钱的“习惯性消费”。例如,每天一至两杯的精品咖啡或奶茶、每星期几天都会下注的横财、放工后的“开心时光”、每星期逛购物广场不小心买多了的衣服鞋子等物品、喝酒抽烟、线上购物等等。

其二,面子问题。人有我也要有的社交压力。人人手上拿着什么包包,我也该有才符合身份,升职就该换辆像样符合身份的车,结婚的筹备就该要如何如何等。
其三,不理智的投资。不愿意花时间与精神努力学习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天天想着抄捷径赚快钱。最后都是败给市场甚至成了别人收割的韭菜。更糟糕是四处围伏的老千更是防不胜防。最后又怪天怪地怪命水!
以上3个举例若能避开,一般储蓄的成功率或许可直接上升一倍吧!
所以,这个第一笔10万的储蓄,既有挑战性又有完成的可能性。因此能很好考验一个人是否能在诱惑前坚守纪律和把持着理性,朝着目标完成自己人生中更重要的目标。
最后,对于一般中产阶级来说,不妨以这目标出发,完成后再设定更上一层楼的目标!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