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天,一名平日看似健康年轻女性突然确诊中风,这凸显了中风并非仅限于老年人或肥胖者,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受到这病症的威胁。
事发当天,家属发现该名女性突然无法自行起床,也出现语言不清情况,立即将她送往急诊。经检查,发现她右侧肢体无力,且眼睛向左偏斜。虽然“快速血糖测试”显示正常,但根据症状,初步诊断为中风,经CT扫描确诊为左侧大脑血管梗塞性中风(即缺血性中风)。
幸运的是,该名女性在症状发作后3小时内就医,在与神经内科医生讨论后,做了血栓溶解剂治疗。治疗后,她的症状迅速改善,近期已经康复,并顺利出院。
脑中风是国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发作后3小时内,做静脉注射血栓溶解治疗。
研究表明,接受上述治疗患者的复原几率将增加三分之一,而每早1分钟治疗,都可能挽救约200万个脑细胞。因此,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已成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标准治疗,且治疗越早越有利。如果是“出血性中风”患者,又或有凝血功能障碍,则不适用这种治疗。然而,对于大多数缺血性中风患者,在3小时黄金时间内施行治疗,复原几率大大提高。
医生指出,“辛辛那提中风指标”可帮助检测中风症状。这个指标有3个简单测试:首先,让患者露出牙齿或微笑,检查是否能正常上扬嘴角;其次,请患者闭眼,并伸出双臂,检查是否有一侧手臂下垂;最后,让患者说一句话,看看是否存在语言异常。如果其中一项测试结果异常,则有72%可能是脑中风;若3项测试皆异常,则可确定为脑中风。
从中风患者发病到接受血栓溶解治疗,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因此病人、家属、紧急救护系统和医院需要紧密合作,每个步骤都必须准确而迅速。病人及家属应了解急性脑中风治疗的迫切性,并掌握基本中风识别能力,快速联络救护车,将患者送至具备急性中风处理能力的医院,院方应迅速评估,并提供必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