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7日讯)“我会以抒纹为荣!”
“31岁年轻妈妈何抒纹抗癌2年后病逝”;何抒纹的母亲刘彩云指出,抒纹本希望能捐献遗体,如今虽未能实现,但她仍会以抒纹为荣。
“我以前也不知道什么是捐献遗体,直到抒纹提出才知道,只是来不及了。”
何抒纹的姐姐何淑婷指出,捐献遗体的课题在我国很陌生,但抒纹的事迹启发了一些人,她发现一些在抒纹新闻底下留言者,有人提出要去捐赠器官的想法,她也对此表示支持,也感到欣慰。

“我们的泪水都已流干了,只是家人也要向前看、向前迈进,抒纹也不愿意看到我们消极,她想做什么但来不及完成,我们就代她去完成。”
何抒纹的丈夫陈佺嵘指出,捐赠大体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其实有许多家属无法接受捐赠大体,在家属无法接受但又想捐赠遗体情况下,他认为是需要有人为家属讲解捐赠遗体的细节。
“有一点抒纹说得很好,她希望以后解剖过其大体的医学生,会成为心存善心的医生,她想用生命去培育有善心的医生。现在的社会都讲钱, 但她认为最重要是社会上有这些有善心的医生。”
他说,抒纹进行的癌症化疗及治疗是十分伤身的, 她初衷是希望通过她的大体,是否能研发其他更佳、不会伤身的治疗方案。
“抒纹也想过要进行环保植存葬,以便为地球出一份力量。唯抒纹在火化后,会先安放在灵位。”
何抒纹是来自霹雳怡保的慈济护士,她抗癌2年后,不幸于本月14日清晨约6时55分在怡保住家逝世。
丈夫相信儿子尚留存
与妈妈相处回忆
陈佺嵘说,儿子目前才2岁8个月,他如今叫“妈妈”的次数也较以往多了,相信儿子会有跟妈妈相处的回忆。

他说,儿子也有到灵堂, 但一般活动范围在楼上较多,那里有玩具,也有其他小孩一起玩耍。
“儿子才这么小,我也没有跟他提到抒纹的事,但我认为儿子会有跟妈妈相处的回忆。”
“其实,我和抒纹以前也会互问对方,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怎样?我当时就说,我的骨灰以后撒向大海,若是在家想到我,对着天拜一拜就好!”
他说,上香祭拜是因为尊重、感恩,同时也有个方式能让众亲友聚集在一起。这个传统很好,但这样下去,墓地会比活人住的地方更多。或许这样代代传下去,到了第5代,后代已不知道你的样子了。
他说,想到这点,不如就将骨灰撒去大海;有些人走了,但精神还在。
“我也要捐赠器官及捐赠大体,但是好像只能两者之间选择一个。”
感谢沿途相助贵人
“一路上我们都遇到很多贵人,我们衷心感激他们!”
何淑婷及陈佺嵘指出,家人感激台湾花莲佛教慈济医院血肿瘤科李主任,因李主任不但捐助抒纹约10万令吉,另还助抒纹筹募10万令吉,总计约20万令吉,充作抒纹和家人到中国治疗及日常开销的费用。
“当时我们没有钱了,但李主任叫抒纹不要放弃,并捐钱给抒纹,我们何德何能?我们真心感谢他。”
何淑婷说,她在上网课时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众人也建设了一个微信群组,朋友们都很热心,通过群组捐钱给家人。

“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的朋友,协助我们筹款,甚至有人捐助1000人民币;这些款项我都通过微信转账给母亲,当时母亲陪同妹妹在中国接受治疗,这些钱能让他们充当生活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