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听到人说——“哎呀你要摆好心态”或是“这个老板的心态就是如此如此或那样那样”,更有人说——“你这个人心态怎会那么好或怎会那么坏”,听起来好像心态是一样坚坚实实摆在那里的东西。其实不然。那么究竟“心态”是个什么呢?
说白了,心态就是“你这个人”。
当然了,“人”就是我们每天活着最基本的单位。假如我们连这个最基本的单位都做不好或者不重视它,那就甭说养生了,任何事情也都不可能做得好。

只有重视自己怎么“活下去”的人,才会郑重地想过自己应该有个怎样的心态——你别疑虑地看着我问:难道世上还有人不重视自己怎么活下去的吗?当然有,一些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的、不明白活着的意义的、不明白生命的价值的,这些人也一样是吃喝拉撒睡地一天过一天,但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多数就是即兴的、总是临场应付的,就如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做人对事都不必有原则,总之凭借临场应付的反应来做人就是了。这些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散”字;生活是散的,生命观是散的,所有价值也是散的,没有核心,一切随机应变,不必那个核心,对原则两字很陌生,这样的人,很生物式,仿佛吃喝拉撒睡——或者是更舒适地吃喝拉撒睡——那就是人生目的了。这些人,他们所关注的“活下去”,就是那么“纯生物”地一回事。这样式,是不必考虑或关注自己究竟是个什么心态的。
别说没有这种人。当生命价值、道德价值、环境价值都沦陷了,社会上就会有这样漠视心态、漠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的人。
这样的人当然是危险的。因为所有价值都不重要,因此不必在乎任何一切,一切反应或举动随着情绪驱使即可。
养生之道
而养生这回事,从字面上看,好像只关乎健康,其实也不然,“养生”两字,更有着涵盖“滋养生命”的意义。
滋养生命,首先就要懂得生命的价值及活着的意义,而一个活着的人肯定会与他人、社会、环境发生互相交集的关系,所以,“我们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这关乎我们自己对内心及对外界的一切反应与取决,这是因为我们做人的想法、看法、做法,全都基于我们的心态。
要学会养生,首先就要懂得有“好生之德”。学会尊重生命,这是最基本的,用句白话来说:至少你先要懂得尊重它那才会有滋养它的意愿。
这一份对生命的尊重能够从哪里学习而来?
一般人都是从情感上开始察觉的,那也就是从“爱”上面开始。靠近的是亲情、爱情,身边周围的是友情、人情。从这些最基本的认识发展开来,有些人甚至能对其环境及身边的自然产生感动之情,总结来说,对生命的尊重,首先多数从情感上开始。
接着就是知识。渐渐地,随着成长,懂得生命现象的奥妙,懂得自然配合及调和的奥妙,懂得生命在自然界里发生几率的难能可贵,这些知识,都会让我们自己去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好生之德”也可以源自个人自己成长时的体验。我们对自己有过的遭遇反思与反省,在这个过程里一步步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自己这个人”。就在进一步的了解过程中,我们逐渐作出选择,我们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我们各人的三观也因此慢慢成形,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心态的人,也由此逐渐养成。
这是第一道门,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懂得如何去观察自己及照顾自己,反过来说,一个无法真正去坦然面对自己的人,养生的对象与目标都是模糊的,那又如何谈得上“养生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