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丹州强制清真认证风波激起千层雪,伊党“青者自青”,看别人似乎都是“浊者”,因此无时无刻都想把自己“弄得更干净”,来实现本身在宗教上的圆满。
实际上,清真认证是否应强制推行,各界已议论多时,昌明政府在3个月前就议决,不强制商家获得该认证;但丹州此次丝毫不顾后果,势要在2026年1月时,强制所有服务商家获取清真认证。





伤害已经造成
此项课题的“始作俑者”吉兰丹州行政议员莫哈末阿斯里,似乎是“遗忘了”这片国土上除了穆斯林外,还有非穆斯林的存在,因此在一开始对外宣布时,直接说了“所有商家”,连累了盟党民政党,再次成为行动党及华社诸公的舆论“沙包”。
一个政党奉行的理想,可从其领袖和党员看出来,阿斯里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伊党一向轻视非穆斯林存在和看法的特性。在伊党的世界,奉行穆斯林政策不止是主流,更可能是“唯一”。
虽然阿斯里事后已澄清,丹州强制清真认证仅限服务穆斯林的商家,而持有特别商业执照的其他商家则不受影响。烧肉店、啤酒店等,还是可以如常营业,服务非穆斯林群体,但伤害已经造成。其他州属的非穆,对于伊党甚至是国盟的厌恶程度,恐怕会进一步上升。
伊党要治理州属或国家,需要先认清马来西亚的立国基础,以及现今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皆以“多元族群”作为卖点。
如果失去了这一卖点,以宗教化方式治国的话,那很快地作为人口不算多、即将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大马,将失去最珍贵的特色及竞争力。
或许是受限于丹州非穆斯林太少吧,在发布可能影响日常民生的重大政策之前,伊党鲜少征询其他群体的意见,才引发此次风波。
退一万步来说,至少伊党也应征询下盟党民政党的看法,后者不就是为了代表非穆斯林,而在国盟中存在的吗?
国盟的非穆斯林选票,原本就是朝野三大联盟中垫底的存在。在迎接下一次选战之前,伊党领袖时不时又在非穆群体面前“刷存在感”,已经抹灭了该联盟争取穆斯林以外的支持。
伊党若是还想入主布城,真心建议还是要想方设法争取下非穆斯林的芳心(选票),否则就是在国盟通往执政路上拖后腿。毕竟就算穆斯林选票扫到完(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成功执政后恐怕也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