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留胡子往往是为了造型和耍帅,但对动物来说,胡须可攸关生存,不像人类留胡子那样“虚”有其表哟!动物胡须功能多,可以侦察环境、导航定位,也是觅食雷达、跑跳时的测量工具,更可以是逃命时的闪灵大绝招!

动物家族各取所须
有胡须的动物相当多,最知名的就是猫科动物,包括猫、狮、虎、豹、猞猁、兔狲等动物,不论体形大小,均明显长有胡须。其次是犬科动物,共13属36种,如狗、狼、豺、狐狸等,不论体形大小也都长有胡须,只是狗被人类驯化已久,胡须功能已不明显。

此外,鼬科动物如黄鼠狼、各种貂类,以及鼠类如田鼠、冠鼠、仓鼠、跳鼠、竹鼠等,也都长有胡须,而且在这些小型哺乳动物紧急逃避追捕时,胡须常成为救命大绝招。
猫科动物的胡须或触须,是精密的触觉器官,在它们的鼻子两侧、眼睛的上方、面颊以及前脚的背面,都有胡须或触须。以猫咪为例,脸部几乎长满胡须,面颊、嘴部四周,眼睛上方也都有胡须,如果将猫咪的胡须剃除,不仅会影响它们的外貌,而且会削弱它们的感觉能力。





仔细观察猫脸,会发现猫咪的胡须经常不时晃动,像无线电接收天线一样来回扫动。这些胡须犹如小手指般,可帮助猫摸索猎物体型及移动速度,引导猫正确咬住猎物最脆弱的部位──通常是颈背。

猫咪胡须功能多
猫科动物一般是夜行动物。夜晚行动时,猫的胡子可以用来寻路,避免碰撞墙壁或掉到洞穴中。尤其要把头伸入黑暗的墙洞,或从高墙跳跃时,胡子可以辨识洞口有多大,墙有多高,接着再精准施力。
俗话说:猫咪“头过身就过”,意指猫咪胡须的宽度约等于身体的宽度,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猫咪会利用大致跟身体一样宽的嘴巴四周的胡须,测量胡须被洞口折弯的程度,预知身体是否会被洞穴卡住。
至于眼睛上的胡须,则具有保护功能。在野外的草丛或灌木丛里寻找猎物时,如果有刺刺的植物或枯枝,快要碰到猫的眼睛时,往往会先碰触到胡须,引发眨眼反应,猫咪可及时闭眼以免伤及眼睛。有养猫的朋友不妨亲身实验一下,轻碰家里宠物猫眼睛上的须须,看它们是否会立刻眨起眼睛。

狐狸的外形虽然与狼、豺和狗较相近,但它们与猫的共同点更多。它们在晚上最活跃,因为它们使用垂直的瞳孔在黑暗中看东西,同时像猫一样跟踪和扑向猎物──甚至可以往任何不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向跳跃。
狐狸也和猫咪一样有胡须和可伸缩的爪子。有趣的是,狐狸的胡须不只长在嘴边,连腿上也长着一些胡须。腿上的胡须有助于狐狸在奔跑时调整方向,尤其是在天黑的自然环境中,胡须往往发挥着定位及导航的功能。

跳鼠导航神器
很多动物能靠胡须侦测环境四周障碍,避免陷入危机。老鼠的视力非常糟糕,它们用嘴部前端的胡须来探路,正如一些盲人利用拐杖在前方探路一样。
生存在北非和亚洲沙漠地区的跳鼠像袋鼠一样,有着长后腿,非常短的手臂(前腿)和长尾巴的跳鼠,在夜晚行动时,也跟袋鼠一样急速在地面上跳跃。如果不小心被石头或植物绊倒,导致头部直接猛烈撞及地上,会非常危险。
被敌人追逐时,跳鼠可以高达时速24公里的速率跳跃、奔跑,几乎从不失足,因为其能依赖两根拖在地上,差不多跟身体一样长的胡须来导航。

一旦侦测到前方有石头等障碍物,可能会让自己撞到,或一不小心跌进坑洞的最后刹那,跳鼠会立刻往一侧挥甩自己的长尾巴(身长15公分的跳鼠,尾巴可以长到两倍约30公分),在半空中扭转身体,迅速改变方向,再如闪电般疾驶而去,靠这种独门功夫来逃命和保命。
除了沙漠跳鼠,被动画迷称为“龙猫”的绒鼠(毛丝鼠),胡须也长及体长的1/3。演化的原因应是为了延伸感官的需求,帮助绒鼠在视线不佳的环境中,或触觉无法企及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及觅食。至于家鼠等,甚至能透过胡须感受空气间的变化,及早因应突如其来的大水或干旱。
狗狗胡须像雷达
狗狗的胡须像雷达,能感知空气震动,避免撞到东西或闪避危险,甚至迷路时找到回家的路。一般狗狗嘴巴单侧须毛达到20根左右,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排布,短一点的靠前,往后逐渐变长。狗狗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其中有40%都是来源于这些须毛系统,每根须毛的根囊含有100-200个神经细胞,传递讯息至大脑。千万别为好奇或贪玩修剪或拉扯胡须!狗狗年长后,胡须会从黑色变白,就像老人长白胡子一样,是衰老的自然现象。

水底生物也靠胡须活命
不止陆地上的动物常靠着胡须救命,许多生存在河、湖和海里的动物,往往也是依赖着胡须,在浑浊水域中觅食、求生。
如动物中胡须又多又明显的海象,上唇部有好几百根粗如羽茎、极其敏感的胡须,能帮它们在黑暗混浊的深海中找到蛤、蚶等食物。生物学家说,海象可以驱使并扭曲这些坚硬的“刚毛”,把蚌蛤扫进嘴里,吃个痛快。

此外,海豹和水獭也是用胡子找东西吃的族群。它们的胡子作用有如声纳,可以在混浊不堪的水中,辨知是不是有鱼儿游近、距离与方位,然后逮个正着,饱食一餐。
海狗的胡须也是又长又敏感。当母海狗想逼退讨人厌的公海狗时,只要咬住它的胡须,就能让它“知难而退”。科学家研究时,也常带着长竿子,在海狗群中保护自己──如果海狗想攻击人类的话,只要用竿子拨弄海狗的胡须,通常就可全身而退。
许多鱼类的触须也比身体还长。鲶鱼的触须,应该就是鱼类当中最知名的美髯客,长而灵活的鲶鱼须,可以用来探测出猎物的形状和味道,帮助鲶鱼决定要狩猎或游开,功能十分奇妙。


误剪毛孩胡须后果严重
毛孩胡须千万别剪,误剪后果严重!猫狗的胡须是感知外界的重要工具,无需修剪,剪掉可能带来多种问题:
(1)反应变迟钝
胡须布满神经,能感知空间和距离。例如猫咪用胡须探测能否进入狭窄空间,狗狗则用胡须探测嘴下物体的距离。剪掉胡须会让毛孩失去这项能力。
(2)失去方向感
胡须可侦测气流变化,帮助猫狗在黑暗中避开障碍物和猎捕目标。剪掉后,他们可能迷失方向。
(3)缺乏安全感
没有胡须,毛孩难以感知环境,易失去安全感,甚至影响狩猎本能,内心承受压力。
(4)脾气变差
感官不足会让毛孩焦虑不安,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自然脱落的胡须可在2至4周内重新生长,但绝不能随意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