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旅游

浮世绘

吴伟才

文 文 文

吴伟才:不要比较

有次,在沙滩上散步,身边不远有个年轻母亲跟她孩子在拾贝壳。

孩子起初很有兴致。拾啊拾,几乎每个贝壳在他眼中都是美丽的。但那年轻母亲一直在检视孩子所拾到的,然后一一挑出来,说,“这不够好,不够美,还有更美的。”更糟是她孩子一边拾取,她一边用自己的评估来过滤丢弃。那孩子渐渐地安静了,原本的兴致也渐渐没有了。

我不知道结果这孩子最后可有找到“更美的贝壳”或“最美的贝壳”。我甚至不知道他以后还有没有兴趣去找贝壳。

因为生命可贵,因此无论自己状态如何,都该让自己这次难得的生命发挥出它能力上的能量,去成就这个生命,不要浪费它。我们只要去到自己那个释放能量的点,完成这美丽的责任,那就够了,不必去比较。(图:Freepik)

因为无论怎说贝壳还不是这世上“最美”的东西。世上是不会有“最美”的东西的。只是人们总愿意相信自己还没看到的,还没找到的,或还没拥有的,也许就比眼前看到,手里已经拥有的会更美好。这是“更”和“最”的无尽追求。

这类追求,甚至常以“进步与改善”之名,冕冠以伟大情操,将之推崇为奋斗理想,好让我们芸芸众生在有限的时空里团团转地寻找“更好”及“最好”。结果我们总是觉得眼前一切都还不够档次,觉得自己“应该”也能找到,并且“应该”也能拥有更好及最好的一切。好了,一辈子活在自认只属低档的生活里,郁郁寡欢,越活越憔悴,结果是——连即便不被自己看成更好或最好的也都享受不到,就连眼前实实在在的人生快乐都错过了。

好高骛远

为何要比较呢?贝壳的花纹,人类的指纹,不给我们多次暗示了么?有乔木,也得有攀藤。有牡丹芍药,也得有地衣苔藓。蝙蝠假如一辈子老逼自己活得似只熊猫,那它就是自寻烦恼。

有次在印度的新德里搭德士,那德士司机的英语水平教人刮目相看,我说,“师傅你这水平到我们国家就是英语老师了”。他只笑笑,说,“我很快乐,先生,你能伸出你自己的手掌吗?”我听了就伸出手掌。他接着说,“先生你看,一个手掌上五只手指,每只长短不一,但也因为如此手掌才能操作,假如每只都是大拇指,它的功能就没有了。我虽然是个司机,但我也是社会上的一根手指。”

生命当然可以有所要求。对生命有要求,是因为我们尊敬这生命的赐予,欣赏这生命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对生命有所作为也有所要求。去成就人生,那很好,那是一次美丽的责任。这责任就是我们都该去到一个有如开花那般喜悦那般释放的点上。因为生命可贵,因此无论自己状态如何,都该让自己这次难得的生命发挥出它能力上的能量,去成就这个生命,不要浪费它。我们只要去到自己那个释放能量的点,完成这美丽的责任,那就够了,不必去比较。

珍惜所有

不必老看着隔壁篱笆的草长得怎么样,把自己的草种好就得了。

比较难免会带来许多阴暗和不愉快的感觉。激励自己有很多方法,用不愉快的感觉来发动自己的进取,那么整个努力过程,戾气勇气仅差一线,何来生命悠扬节奏的喜悦?

谁都能去成就自己,但没必要比较他人。鸟类各种飞翔高度是配合自己的需要。花朵不同的灿烂只为了延续生命,“争艳”是人类发明的。比较是危险的,它让你老是忽略或不满意手里已经拥有的。比较会阻挡你的视线,挑拨你的野心。比较在诋毁你已经努力过的一切。

“更”与“最”都遥不可及,你若风驰电挚追求,沿途风景都错过了。

很多人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空,且极度疲倦。多数就是老到这地步才猛然明白:生命里其实有过很多真切与实在,都是当时自己一手丢掉的。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浮世绘

吴伟才

相关文章

吴伟才:这种人医生也救不了

吴伟才:老海军的10条哲理

吴伟才:休息一下

会员文|吴伟才:这是人生不能少的东西

吴伟才:看远看阔一些

吴伟才:风轻云“淡”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