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资讯系统(HRMIS)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不包括警队和军队的130万2429名公务员,其中华裔公务员占5.4%。但是,华裔面试录取率却高达85%,为所有族群中最高。
为此,公共服务局强调,数据显示公务员招募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族群被边缘化或排斥的现象。然而,这组数据背后蕴藏的现象与问题值得深思。
虽然数据证明录取过程基本公平,但也暴露了族群申请意愿的落差,以及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在多元种族社会中,公务员队伍的种族结构不仅反映社会公平,更影响国家政策的包容性与公信力。
2019年至2023年间,巫裔申请者比例高达77%,而华裔和印裔申请者仅分别占2%和3%。华裔的录取率高达85%,其次是印裔68%。这是否意味着华印裔申请者在教育水平、专业能力或面试表现上占据一定优势呢?
华裔的申请比例远低于大马人口中的占比,这种情况可能与职业偏好、文化价值观、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或晋升机制的认知有关。
相比之下,巫裔对公务员职位的申请意愿明显更高,反映出该群体或许将公务员视为稳定与具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
公务员队伍的种族分布与我国的多元社会并不匹配,特别是华印裔的比例明显偏低,不免令人猜测当涉及不同族群利益的政策时,是否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潜在影响。
强化招聘透明度
因此,在多元种族的大马,不能轻视公务员队伍多样性的重要,政府应更重视和改善公务员族群分布的失衡。
例如,政府可以向华裔与印裔社群介绍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发展机会及对社会的影响力。同时需改善对公务员薪酬、晋升机制和工作环境的认知,打破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
此外,政府应探讨是否有必要在特定部门增加少数族群的代表,确保不同族群的声音能够被充分纳入决策过程。
虽然录取数据显示公平,但仍有必要强化招聘的透明度,让所有族群更信任公务员招募机制。
如果华印裔认为在公务员体系中缺乏发展机会,可能会选择投身私营部门,将导致国家人才流失。
即使公务员的录取显据显示不存在任何族群被边缘化或排斥的现象,强调昌明的团结政府不应像把头埋在沙堆内的驼鸟,以此理由忽视公务员族群占比偏向一方的情况,这非“昌明”,而是“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