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日综合电)中国近来持续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救房救市政策,试图重振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消费。
然而,两岸房地产专家、复旦大学地产运作研究所前所长蔡为民11日表示,中国房市的关键问题在于消费者缺乏信心,重建信心改善预期是目前中国的首要任务,尤其在预售制度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调整,中国“烂尾楼”的窘境就有望能解决。同时,他认为,中国内部经济疲软或房市悲观,整体与中美博弈的程度有关,这是接下来最大的变数。
蔡为民11日在上海一场讲座后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现在中国房市“其实在于信心问题”,尤其在于中国“特殊的”预售制度,消费者失去信心,进而导致整体经济或房市的气氛低落,尽管进来救房政策频出,但“仍未触碰房市的根本问题”。

蔡为民提及中国的预售制度指,在下订预售屋且还未交付前,消费者就必须全额交款,“(消费者)什么都没有看到,钱都交出去了,这样的消费者保障在哪里?”等于给了房企滥用大笔资金的空间,一但遇到景气反转的状况,消费者保障直接荡然无存,致使其对购房失去信心。
他称,虽然中国中央去年已提及拟改革预售屋制度,但如果“改的是废除预售,这只是因噎废食”,不会有太多成效。他建议调整预售付款模式,加上强力推进“保交楼”的运作,方能重建消费者信心,并有望能解决中国烂尾楼的现象,“只需要在制度一点点的调整就可以了”,重建消费者信心,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蔡为民续称,现在情况是,中国是从“内卷”到“躺平”,再到“摆烂”,“关键最可怕的是,现在看不到改变的希望”。他提到,中国自古有名言说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代社会不像过去苦,只要人们有希望仍活得下去,因为知道明年会好起来,但现在大家心里的苦是发觉“愈努力愈赔钱”。近年只要提到房价,就是“跌会死,涨更死,总体平衡止跌回稳”,但要达到“稳”的状态,中央只能“放大水”。
另,蔡为民认为,目前中国内的经济疲软或房市悲观的状态,整体与中美博弈的程度有关,这对冲击经济、房地产,导致预期不佳的不确定感加深。对中国而言,重建信心改善预期是目前首要任务,“当前工具箱能用的工具都拿出来了”,可是根本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民众的信心缺乏,“没有信心只会畏首畏尾,会走上日本、台湾的老路”,“信心的产生,有时就是微观间的事。”
文 综合报导
图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