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针分针时针交叠,踏入2025年1月1日的世界,和去年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当其时,一则面子书无意中跳出的贴文分享,却让我对过去的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日本建筑师兼教授鸣川肇,以新的绘图制法画出了名为Authagraph的世界地图(Authagraph World Map)。他将地球的表面分成96个等分,利用中心投影法和正投影法,绘制出最接近正确比例的的世界地图。

好奇之下上网搜查,原来过去一般我们常见和认知的世界地图版本,是以1569年地理学家麦卡托以航海为目的而发明绘制法为准。麦卡托将地球的经纬线拉直,以方便给船员在海上精确指示方向。然而这个沿用了将近460年的世界地图绘制法,受到当时绘制想法和技术局限,令南北半球靠近两极的土地面积都被扭曲放大,在描绘比例失去真实。
资料举例,面积比非洲小14倍的格陵兰岛,在地图上的面积竟然比非洲还大。阿拉斯加在地图上与巴西差不多大小,但实际上,巴西占地比阿拉斯加大5倍。
一直以来,专家们都知道麦卡托地图有着比例不当的缺陷。70年代,也出现了另一种新的绘制法——高尔—彼得斯投影(Gall-Peters projection)地图。至于,受到美国建筑师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发明Dymaxion投影法启发的鸣川肇,则因为设计出最接近真实的新地图,获得了2016年的Good Design Award。
过去,以麦卡托投影法绘制的地图,将欧洲放在地图中央,也在无意中将欧洲的面积扩大,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的面积则被“无辜”地缩小。而AuthaGraph取authalic(等积)之意,喻意地图比例接近真实无偏差,同时也打破了过去北上南下的固定图示法,而是以球体的概念拼接展延,不但比例更精准,同时地图中任意的一点都可以是世界的中心。
一觉醒来,世界其实还是一样的世界。
因为这篇文章,我对2025年所处在的世界,生出了一些不同的,新鲜的好奇。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即使我们身在同一个空间,却会因为我们的所知所感,活出不一样的世界。
世界,还是一样的世界。只有不断挖掘求知,我们才会发现它原来和你知道的不一样——而每个人建构出来的世界,永远都是新的,也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