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年,许多人都知道该设定目标做计划书。心里也很清楚,理财要理得好,就要学习做预算、每月储蓄、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学习投资等等。
但是,懂归懂,现实生活中却“心+身”不由主的忘了本该做的事。有些人事后还常常会自我责怪一番,为什么我消费如此冲动?为什么告诉自己不乱花费还是无节制的花钱?说好储蓄的钱,就是按捺不住的花掉了!明明心中觉得不该投机却又偏偏投机亏了冤枉钱!等等等!
自责后好像就比较对得起“做错事”的自己,但,不久将来又重复犯下同样的错误。年复一年就循环在这恶性循环中,最后变成了“这就是自己的特征”,甚至认命了。





我在这行业18年,无论是执业还是理财课程教育上,甚至察觉有些人勤劳于花钱、花时间与精神上各类的课程,说起话来道理懂得好像非常多,却还是卡在恶性循环中。
改变其实最难的关键在于,突破现有的惯性思维及惯性行为。当然思维与行为又好像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行为来自思维的驱动。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有所区分,特别是我读了康纳曼《快思慢想》中我们有两种思考模式,一个是“自动化”另一个是“理性”的。
打破惯性思维与行为
自动化的部分用了非常少的脑力,甚至我们完全都不察觉,而“理性”的部分却要我们大量的脑力思考,在思考的过程甚至需要让身体停止(坐着或者站着思考)才能好好的思考。
因此,综合许多观点后,我个人建议要打破思维与行为惯性的死循环,大家应该要关注这两大部分:
第一,打破惯性思维。一般人在学习理财的过程中,经常关注在技术与资讯上学习而已,举例,如何投资股票赚钱、如何找到独家信息买对即将要涨的股票等等。而要改变死循环的最关键,在于“愿意主动积极行动”。
要促成自己有积极态度来“行动”进而改变,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维度中对生命的珍惜,对积极正面人生价值观的深切领悟。这种由心而发的思维提升,才更容易推动自己勇于面对弱点提高行动意愿。
第二,打破惯性的行为。许多的消费行为如花钱的刹那,是完全失去“理性思考”下发生的。因此,打破惯性行为模式最好的方法,是对会造成自己丧失理性察觉能力的环境避而远之。举例,走进购物广场就容易启动消费欲望,那么避免把预约见面安排在广场;或者把休闲打发时间,改为尝试约朋友打球做运动或者在家聚会办读书会、做糕点等。
除了避开环境,另一个打破惯性是改变朋友圈。和一群每天谈论名牌的朋友在一起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选择社交与聚会的朋友/同事群就非常关键。
最后,打破惯性的改变不容易,但只要有心愿意踏出第一步,未来自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