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养生

肥胖

顾名思医

三高

会员专区

会员文

文 文 文

会员文:顾名思医|逾50万国人患三高一胖 明智防治乃当务之急

2025年设定健康新目标?先从摆脱“一胖”开始!

很多人都会趁辞旧迎新之际,许下新目标与心愿,迈入2025年,你有什么新愿望?

除了财富与工作等方面愿望,以及各种远大目标,其实健康才是最重要事项,身心健康才有能力达成各种人生目标。当中,摆脱“一胖”是当务之急,因为它们是扼杀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高一胖看似4种不同疾病,实则息息相关。

在马来西亚,已成为最紧迫的健康问题之一,约20%人被认为属于人群。《世界报告》(World Obesity Atlas)预测,到了2035年,这个比例可能上升至41%,凸显了我国民众急需采取全面预防和治疗措施。

除了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慢性疾病病例也一直在增加,而这些慢性疾病的根源通常是“”,即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胆固醇)。目前,马来西亚已有超过50万人患有4种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和“”,是我国民众最迫切需要正视的健康隐患。

看似4种不同疾病,其实彼此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现代饮食精致化、生活作息不佳,以及缺乏运动习惯等各种情况叠加,导致人们很容易罹患这种文明病,病情严重时,更可能导致脑中风、心肌梗塞和肾衰竭等慢性并发症,尤其家族病史里有相关疾病的人,不能不提早预防!

■糖尿病固然是一大挑战,但我们可通过提高醒觉意识、疾病宣导教育,以及多方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个挑战,让糖尿病患者也能拥有精彩充实生活。

搞懂赢在健康起点

高血糖(糖尿病):马来西亚是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最高国家之一,2019年已有超过360万国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据我国卫生部预测,这个数字在2025年可能会翻倍,达至约700万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大马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糖尿病盛行率日趋年轻化,数据显示五分之二成年人,以及84%的18~29岁年轻人不知道自己已患上糖尿病。

内分泌及糖尿病专科顾问张玮玲医生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一个人的胰腺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又或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胰腺所衍生的胰岛素时,就会罹患这种慢性疾病。胰岛素是一种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输送至人体细胞内,并用于提供能量的蛋白质激素。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间接导致体内葡萄糖水平升高,长此以往,会增加眼睛、肾脏、神经或心脏等器官受损风险。”
 

高血压:是一种血管中,血压持续升高情况。血液通过血管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心脏每跳动一次,就会将血液泵入血管。血压是由心脏泵送血液时,产生的推压血管壁(动脉)力量,压力越大,心脏泵输得越用力。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疾病,会增加心脏、大脑、肾脏和其它疾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2.8亿名30~79岁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多数(约三分之二)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根据估计,46%成年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仅有不到半数(42%)高血压患者获得诊断和治疗。高血压也是世界各地过早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非传染性疾病领域的全球目标之一是,在2010~2030年期间,将高血压患病率降低33%。
 

高血脂(高胆固醇):2019年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报告显示,大马每10人中有4人(或约800万成人)胆固醇水平高。
 

胆固醇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蜡状脂肪(脂质),人体需要胆固醇来建立细胞膜、制造某些激素,以及产生化合物帮助脂肪消化等。然而,胆固醇过多却会在动脉壁之间形成斑块,影响心脏血液循环。这些斑块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例如:阻塞供应血液给大脑的动脉,导致中风,以及阻塞
供应血液给心脏的动脉,则导致心脏病发等。高胆固醇血症(也称为高血脂),主要就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任何一种或两种),在血中的浓度上升情况。
 

胆固醇有两种类型——高密度脂蛋白(HDL或称“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或称“坏”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被视为“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吸收胆固醇,并将其运送回肝脏,进而代谢排出体外;低密度脂蛋白则会把胆固醇运输到身体细胞,最终导致血管动脉阻塞。过多低密度脂蛋白会形成斑块囤积,进而导致动脉阻塞及失去弹性。如果斑块阻塞及造成动脉变得狭窄,就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被视为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高血脂绝非小事,而是必需正视的健康大事!

■肥胖不仅是体重超标的生理问题,它还会影响心理和情绪健康,形成一个逐渐侵蚀健康的恶性循环。

■肥胖和三高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肥胖者也更容易心脏病发作。

是百病之源

是指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或超过27.5 kg/m2,也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中风、心脏疾病、慢性肾病、痛风、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脂肪肝、胆结石、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骨关节炎、盆腔炎、白内障、胰腺炎、癌症、深静脉血栓、忧郁症和焦虑症等。
 

除了是一种慢性病,更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及影响生活品质,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祸首之一。研究证实,一个人的BMI指数越高,意味着他罹患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窒息症、某些类型癌症和寿命缩短的风险会更高。
 

内分泌内科顾问林晋标医生举例:“会导致胰岛素阻抗,使得胰脏必须更努力地分泌胰岛素来应对,进而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这种补偿机制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前期和Ⅱ型糖尿病。另外,往往与忧郁和焦虑有关,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容易导致一个人暴饮暴食,同时也可能让人养成‘久坐不动’生活方式,最终使得体重继续攀升和病情恶化。”

增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更糟糕的是,皆会增高心血管疾病风险,介入性心脏内科顾问拿督胡毓龙医生指出,者更容易心脏病发作,症状包括胸痛、身体不适、胃灼热、恶心和呼吸急促,也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心肌因供血不足而受损)和左心室肥大(心肌变厚)等问题。

拿督胡医生提醒,民众应注意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征兆,比如中央胸痛是否向左手、背部或颈部扩散,如有此症状,建议尽速会诊医生,做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4大措施降低风险

★破除迷思,遵照医嘱

各种广泛流传的错误观念,将会妨碍患者有效管理自身疾病,尤其是涉及药物的迷思。张玮玲医生以糖尿病举例,说:“人们经常误解糖尿病药物会损害患者肾脏。实际上,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才是导致肾脏受损的主要因素,所以确保定期会诊医生非常重要。另外,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同样也需要定期复诊,并按医生处方定时服药,才能规范管理和正确治疗。”

★定期健康检查

人们应定期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因为这些都是重要的健康指标。举例,大部分高血压平时虽毫无症状,但血压持续偏高会危害全身各个部位,其中包括脑、心血管、眼睛和肾脏等,进而造成脑中风、心室衰竭、血管硬化与失明等各种疾病。因此,经常量血压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掌握个人健康状况,也能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

林晋标医生强调,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疾病,至于频率则应根据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现有健康问题和家族病史来决定,通常是每3个月到一年一次。早期诊断疾病非常重要,因为延迟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及早揪出问题,才能采用侵入性较小的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

★保持活动量,适当锻炼身体

健康生活方式也应包含定期和持续的锻炼。拿督胡毓龙医生鼓励大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设定实际可行的锻炼目标,并参与各种运动小组,以保持动力。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骑脚车,皆能有效改善心脏健康,并控制体重。拿督胡医生指出,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尤其适合膝盖有问题的人,因为它对关节的冲击小于跑步:“对于血糖和血脂水平较高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医疗干预相互结合至关重要。”2025年,别再为自己找各种不运动的借口了,因为运动未必要去健身中心,在客厅打太极拳、在住家花园里快步走或上下楼梯,甚至是上网跟着视频做运动也很有效。适度运动可让血管重新启动新陈代谢,把老旧细胞去除掉,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也有助于预防

★遵循多元均衡健康饮食原则

林晋标医生指出,饮食管理是人体健康和体重管理的重要预防策略:“我建议,人们应遵循低热量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并通过日记记录,又或使用认证的健康和保健手机应用程序,来自我监控食物摄入。这有助于保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认识。”

拿督胡毓龙医生也认为,必要时,人们可以咨询饮食治疗师,以确认自己的饮食中,是否存在营养过剩或不足的问题:“一些简单的改变,例如减少糖分摄入、选择少糖或无糖饮料、避免摄入高度加工含糖食品等,都能显著改善血糖水平,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高血压患者也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取量,尤其注意不要食用过多罐装或腌制食品,因为这些食品通常钠含量很高。日常订购食物或自己烹饪时,也要减少尽可能避免酱汁及盐含量高的食物。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肥胖

顾名思医

三高

会员专区

会员文

相关文章

72岁老戏骨大病后近况曝光 一头白发偕好友叹下午茶

孙俪自爆“找了新老公” 与邓超陷婚姻危机?

传余思敏主动提离婚 郑中基爸:望别影响小朋友

戴佩妮唱到一半突暂停 险跌下舞台惊慌求救

陈奕迅原来是老婆控 与女粉丝拍照都要报备

电视剧卷性骚后神隐 张翰消失3年首曝近况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