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认为要学习爱,首先要掌握爱的理论。任何爱的理论必须以人的理论,人类生存的理论为开始。
人类生存的状态是什么状态?佛洛姆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同时又超越了自然界。人类从动物世界浮升出来,虽然无法脱离自然界,但也无法融回自然界,因为人类具备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理性能力。

这种理性能力,让人类意识到人类的生存处境。人类是自知其为生命的生命;人类察觉到自己,察觉到他人,察觉到过去和未来的可能性甚至察觉到孤独和隔离。因理性而感知到的孤独和隔离,使得人类的生存状态成为一个无法忍受牢笼。人类如果无法挣脱这个牢笼到达外界,用某种方式与他人及外在世界结合,就会陷于精神错乱的境界。
隔离感造成焦虑不安,引起羞却和罪恶感。佛洛姆认为人之察觉到相互之间的隔离,又未以爱来重新结合,是羞却、罪恶感和焦虑不安的根源。他认为一切时代一切文化中的人,永远面对着如何脱出隔离,如何达成结合,如何超越自己的个人生命而找到合一的问题。然而答案却有很多。
古代仪式
在佛洛姆的观点中,可以说整部人类历史都在寻找脱出隔离和孤独的方法,人类尝试了很多途径,或为动物崇拜,或为人命牺牲,或为军事征服,或为奢侈放纵,或为禁欲舍弃,或为工作,或为艺术创作,或为对神的爱,或为对人的爱。
这些方法,随着人类文明进化程度而不同。在人类进化的初期,感觉与大自然是一体的。人类把自己认同于动物,所以他们会佩戴动物面具,崇拜动物神祗。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动物崇拜已经无法满足,必须寻找新的方式。
佛洛姆举例古代原始部落的许多仪式,借助自我催眠或者药物,让当时的人类进入短暂的亢奋状态,外界和隔离感短暂地消失,与部落群众融为一体,短暂地解决了隔离和孤独的感觉。这种方式在佛洛姆的观点来看是属于狂欢迷乱的状态。
狂欢迷乱状态还分为两种,一种是上述的部落众人公开共同实施的事情,不会引起不安和罪恶感,甚至在巫师和祭司要求下实施,是合乎德性的。另一种是个人的狂欢迷乱状态,通常借助药物和酒精。个人的狂欢迷乱事后容易产生罪恶感,罪恶感催化更严重的隔离和孤独感,因此他们被迫以更大的频率和浓度投向下一次的狂欢迷乱。
■爱的艺术导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