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影院上演贺岁片大战,本地及外国电影新年档期轮流上映,你会和家人朋友进戏院看哪部呢?而曾经看过的贺岁片之中,有哪一部让你百看不厌,每年都想再看一遍吗?
成长于1980年代的中年人提到贺岁片,必定想到黄百鸣、高志森、周星驰、成龙,香港电影辉煌年代大卡士的重磅贺岁片令人回味无穷,堪称经典。
插画导师邓国伟(Edward )生于1976年,父亲是香港人,母亲为马来西亚人,他出生在沙巴山打根,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后到亚庇念美术学院,毕业后才来到西马生活。山打根有“小香港”之称,1980年代又是香港歌影视巅峰时期,Edward自小听广东流行曲、看香港电影,是被香港流行文化喂养大的一代。
如今,大马和中国大陆贺岁片如火如荼,香港贺岁片可说是贺岁片前驱和榜样。上世纪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警匪片、功夫片、喜剧、文艺片大放异彩,许冠文、周星驰、黄百鸣、高志森、王晶的电影都趁新年出击,票房大卖。

黄金时代
谈及香港贺岁片,就不可不提黄百鸣的《家有喜事》系列电影,每部电影都是以祝贺新年做结尾,以团圆美满为主题。《家有喜事》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的《八星报喜》,1992《家有喜事》最为经典。Edward当年跟家人一起去戏院看《家有喜事》,后来电视重播、DVD、网络上重看无数次,每次都笑到“碌地”。戏里好几幕经典叫人津津乐道,比如娘娘腔张国荣与男人婆毛舜筠相斗,周星驰与张曼玉反转再反转,黄百鸣在卡拉ok唱《相逢何必曾相识》追回吴君如,巨星戏斗精彩,连饰演失智家婆的李香琴,戏份不多却口吐金句,句句皆神来之笔。

此外,40岁以上的一代人说过新年,一定要在家看一部周星驰电影,才算完美的新年。周星驰喜剧电影即使每年电视重播,都会令人忍不住坐下重看,背得滚瓜烂熟的对白无论看多少次还是会笑到肚痛。Edward最喜欢的周星驰经典星影是《唐伯虎点秋香》,除了周星驰、巩俐搭档有新鲜感,剧中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陈百祥和华夫人郑佩佩都是一绝。

“周星驰电影并非一味闹搞笑,当中有人生道理如《喜剧之王》,有功夫武打如《少林足球》、《功夫》,可惜他自《长江七号》后退居幕后,自此香港再无能取代他的喜剧演员。”在他看来,现今香港演员当中,除了王祖蓝,杜文泽、郑中基、张继聪都未能算是谐星。


成龙成名作《蛇形刁手》是1978年贺岁电影,彼时Edward才两岁。他印象中看过的成龙贺岁电影是《红番区》、《霹雳火》、《警察故事》等,早期成龙电影故事性高,拳拳到肉的武打和亲身上阵挑战高难度动作,还有片尾拍摄花絮,都令观众看得十分过瘾。后期成龙电影,包括转往中国巿场的作品都失去最初的味道。虽然成龙到今天依然还在拍贺岁电影,但后期的《B计划》、《十二生肖》,Edward只是通过DVD观看。


看贺岁片已非指定动作
贺岁片并非一定是新年题材,更多是新年期间适合一家大小观赏、传递正能量的电影。对Edward而言,现在看贺岁片已非过年的“指定动作”,而是视乎这部片子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
千禧年后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周星驰由幕前转幕后,成龙、周润发去好莱坞发展,香港贺岁片也渐失去昔日光辉。2002年贺岁片《呖咕呖咕新年财》由刘德华、刘青云、古天乐、梁咏琪、应采儿主演,但喜剧感不及以前。
近年他印象深刻的是《饭气攻心》。这部电影除了黄子华、张继聪、王菀之、邓丽欣、林明祯、陈湛文算小卡士演员,无法跟当年贺岁片:《八星报喜》周润发、张学友、钟楚红、郑裕玲,《家有喜事》张国荣、周星驰、张曼玉、毛舜筠、吴君如的粒粒巨星卡士相比。


去年新年,贾玲主演的中国电影《热辣滚烫》横扫华人世界,吸引Edward和太太进电影戏院捧场。“有的电影会让人有冲动进戏院看,这部电影启发性强,引起人们热烈讨论的贾玲减肥其实不是重点,真正要讲的是不要放弃自己,没有梦想等同一条咸鱼。”他深有所感,一部电影打动人并非悲惨到要让你哭,而是内心感受到,忍不住红了眼眶。

现今影音娱乐多元化,不一定得透过贺岁片感受新年气息,Edward少看本地贺岁片,倒是孩子爱听本地贺岁新年歌,从《天天好天》、《大团圆》到《乐龙龙》,年年少不了在家里循环放,边听边学唱。
“不得不说,马来西亚的贺岁新年歌比香港新年歌来得有创意多了。香港新年歌跟大马新年歌相比显得乏味,唱了几十年,来来去去都是恭喜你、恭喜你,好一朵迎春花。”他不解为何香港拥有那么好优秀作曲家如顾嘉辉、黄沾等人,却没想过创作贺年歌。反观大马新年歌创出独特风格,成功把原创和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如去年唱至街知巷闻的网络新年歌《周星翅》,里面用了周星驰电影经典对白“烧鸡翼我钟意食”,今年看来会出现流行洗脑神曲《APT》的创意。
插画复刻香港流行文化
手绘插画海报是70、80、90年代香港电影特色,两位香港电影御用插画师阮大勇和崔成安作品多不胜数,只要看过香港电影都会有印象。Eward自小爱画画,爱看香港电影和漫画,特别欣赏曾漫画家崔成安的插画。崔成安是电影海报设计大师、画小说插图、又做过古装电视剧人物造型和电影场景设计。崔成安笔下的明星肖像精细逼真,Edward的画风也受其影响,曾经一位香港朋友一眼就从他的画,看出他很喜欢崔成安。



“当年全盛时期香港电影、流行曲、漫画和香港精神,可以说是我的精神支柱。”由于对8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有深厚情怀,Edward画了许多喜爱的香港歌影星如Beyond、李小龙、张国荣、梅艳芳等的人物画。2020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醉拳》里的师父(袁和平之父)和《东方不败》林青霞的画,引起香港HK Tiny微影公司关注,觉得他的画很有香港味道,于是与他签约画插图。他画的李小龙肖像画获得李之女李香凝认可,取得肖像权用做成李小龙周边商品。



作者的贺岁片记忆(文:谭络瑜)
1980、90年代吉隆坡人新年最主要娱乐就是看电影。彼时城中除了专放西片的国泰、Rex戏院,其他戏院都上映香港中文贺岁电影。当时中学生的我们都会约同学去看戏,除夕、初一、初二、初三轮流看黄百鸣、周星驰、成龙电影,从金河、总统看到光艺,有时一天连看两场。最难忘想必也是很多老吉隆坡人共同记忆是约错时间或搞错戏院,明明看金河去错对面的总统,结果新年流流被放飞机。
更早的小学时代,最期待新年期间国营电视台难得重播香港电影,查看报纸上的电视节目表圈起时间以免错过。每年重播许冠文电影《半斤八两》、《鸡同鸭讲》,高志森执导,沈殿霞、蕫镖、李丽珍、陈奕诗等人主演的《富贵逼人》系列贺岁电影,故事写实及讽刺时弊,情节通俗,看过无数遍还是津津有味。


长大后对贺岁电影少了兴头,直到周青元导演的《大日子》才再次进电影院看贺岁片,《天天好天》、《一路有你》、《Ola Bola》到《大大哒》,新年有了进戏院的理由。今年贺岁片爆发式上映,花多眼乱,还是觉得年少时看的香港经典贺岁片最好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