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廖朝骥

有点意思

文 文 文

廖朝骥:2025 乙巳蛇年来了

晓芬重回 AIFM 直播室,每周日主持一档“爱十分”的清谈节目,邀请嘉宾上电台聊聊家乡的故事。我与雷爷合作的“地名故事”也安排在这个时段播出。

早前,晓芬和我搭档主持的电台节目,在春节前的几个星期天里,围绕“年味”展开讨论。我们的听众以长辈和中年人士为主,每当提到年味,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谈起食物。食物最让人牵肠挂肚,尤其是那些一年只在过年时才能品尝的味道。一旦话匣子打开,直播室热线便被打爆——全国各地、各个籍贯、不同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年味。它们或家常,或传统,或带着地方风土的印记,但每年春节,必定会出现在饭桌上。

今年是乙巳蛇年,乙为木,巳为火,木火相生,细想之下,竟像极了厨房的景象——柴火旺盛,热气腾腾。许多人过年时的仪式感,便是从置办年货开始。

前不久,听台北的电台节目提起一个快被我遗忘的地名——迪化街。它仍是台北人采买年货、南北货的最佳去处,尤其是过年期间,那里成了台北人年味最浓郁的地标。而在马来西亚的乡镇,要感受浓浓的年味,则非赶巴刹莫属。


每年农历除夕,巴刹彻夜不休,人们争分夺秒,在巴刹公休前抢办年货,采购食材。人潮涌动,空气里充满了腊味的香气。游子归乡,遇见老友,彼此寒暄,交换近况,年味在一来一往间愈加浓烈。

熟悉的味道

我对年味的执念,或许有些老派。例如,每年我都会买新衣,这是一种过年的仪式感。小时候,家里会和妈妈一起准备烤鸡蛋卷、炸虾饼、蜜蜂窝,虽然现在少自己动手,但仍然会去买几包,以重温年味。

今天去在锡米山巴刹,看到一袋形状不太工整的蜜蜂窝,明显是自家炸的,这样手作痕迹反倒让我勾起了童年时,自己手拙也是把蜜蜂窝炸得不成形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包,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那份熟悉的味道,却是无法取代的。

2025蛇年煮意满满。
2025蛇年煮意满满。

到了猪肉档,发现五花肉早已被各位家厨预订一空,猪手、猪蹄、排骨更是紧俏得难以入手。我只好使出“磨皮”技能,在一旁和姐姐阿姨攀谈,最终博得一位阿姨的欢心,让出了一公斤五花肉给我。我也认识了一位神奇姐姐,当场翻出手机,交流起今年的年菜创意。她的相册里,都是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摆盘精致,烹饪手法虽不复杂,但搭配得当,便能让家常菜化身团年饭的主角。

此刻,我仍在工作,希望能在除夕夜前完成手头的事务。进入“收工”后,我会戴上围巾,绑好头巾,走进厨房,开始属于我个人的年味仪式。

年年如此,年年未变。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廖朝骥

有点意思

相关文章

廖朝骥:福州红槽鸡

廖朝骥:面线治感冒

会员文|廖朝骥:给咖喱面评上米其林

会员文|廖朝骥:卤煮生猪皮

廖朝骥:四大天王腊味饭

廖朝骥:佳节闹厨房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