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力的形成需要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水晶体和玻璃体等透明结构,到达视网膜后,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形成影象。若这一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便可能导致视力模糊。其中,黄斑部是视网膜的核心部位,负责提供中心视力,但它容易因氧化损伤而老化,进而引发老年性黄斑部病变。
黄斑部被比喻为视网膜的“精华区”。当其受到损害时,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视觉中心暗影或视物扭曲等症状,可能单眼或双眼相继受影响。老年性黄斑部病变主要分为干性与湿性两种类型。
干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是最常见类型,主要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退化,导致感光细胞受损。这种类型的病变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对视力的影响较轻微。然而,当病变范围扩大时,仍可能造成视力损害。遗憾的是,目前对干性病变尚无有效治疗方式。
相比之下,湿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此类病变因脉络膜层组织生成异常新生血管,导致血管容易破裂或渗漏,进而引发视网膜出血、水肿,甚至结疤,对感光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和死亡。虽然湿性病变患者仅占10~15%,但其对中心视力的影响较为严重,需及早治疗。
目前,湿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治疗方式以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剂为主。这种药物可抑制异常血管增生,减少出血和水肿,稳定或改善视力。然而,病变仍可能复发,患者需定期检查与追踪。
黄斑部病变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吸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家族病史等。专家提醒,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病变风险。日常应戒除吸烟,出门配戴太阳眼镜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并保持均衡饮食与健康作息。
对于中晚期患者,适量补充抗氧化剂及维他命可能延缓病情恶化。此外,可利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方法自我检查,若发现视力模糊、中心视觉暗影或物体扭曲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以降低视力损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