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或称慢阻肺)新药核准上市!

慢阻肺是一种会导致气道变窄、阻塞和发炎,使得进入肺部空气量受到限制,从而造成患者呼吸变得困难、渐进式的严重肺部疾病。
当症状恶化时,慢阻肺可能突然发作,患者生活质量会变得非常糟糕,严重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因此,有效管理慢阻肺发作,对于避免患者肺部出现潜在性长期损害,以及预防相关心血管病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慢阻肺是全球第四大死因,2021年造成35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70岁以下人群中,近90%慢阻肺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吸烟造成的慢阻肺占病例数为30~40%,家庭空气污染也是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诊断率低
2019年,慢阻肺影响全球约3.919亿人,并导致323万人死亡。然而,估计约70%慢阻肺患者可能仍未得到诊断。
马来西亚也面临相同境况,慢阻肺诊断率明显偏低,成人慢阻肺盛行率为6.5%。呼吸道疾病是我国主要住院和死亡原因之一。30~40%慢阻肺患者出院后会再次入院,平均住院天数为6天。这对公共医疗系统造成了负担,慢阻肺管理的直接成本为约2238令吉(506.92美元),间接成本(由于生产力损失)则高达约7513令吉(1699.76美元)。
一项从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马来西亚三家大型综合医院实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9.59%经历重度病情恶化的慢阻肺患者会在确诊的6年内去世,这充分凸显出慢阻肺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影响。

预防和管理极重要
在一场慢阻肺专家研讨会上,肺病专科顾问兼临床科副主任阿末依祖努丁教授指出,慢阻肺是一种现代人常见、可预防且可治疗疾病:“然而,如果没获得适当治疗和管理,慢阻肺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虽然慢阻肺无法治愈,但帮助改善症状和减少发作非常重要。病情发作的早期预警信号,包括咳嗽加剧、粘液增多或变化,以及在活动量相同或较少时,呼吸变得更加急促。其发作可能会持续两天或更长时间,而且发作情况因人而异。”
阿末依祖努丁教授强调,即使是一次急性发作,也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增加,以及生活质量显著恶化,所以了解这个事实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五分之一人在首次住院后一年内死亡。慢阻肺也会导致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一倍。阿末依祖努丁教授说:“由于慢阻肺会削弱患者及其照顾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限制患者独立性、社交互动,以及职业生活,所以我们绝不能低估预防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性。”


及时察觉挽救性命
慢阻肺的防治和管理存在多方面挑战,其中包括患者本身的心态行为和诊断治疗方面的管理。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吸烟与健康行动组织委员慕拉力达蓝医生坦言,很多患者对于慢阻肺的常见心态或行为是:“噢,这并不严重,等我呼吸困难时再来处理。”更有部分患者认为,只要还能呼吸就没事。事实上,这些都是需要改变的心态和行为。
“另一个挑战是,慢阻肺往往等到较为严重的晚期阶段才获得诊断,原因是缺乏足够容易获得的肺量计和X光检查。进展至慢阻肺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让更多人了解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慕拉力达蓝医生指出,治疗药物可及性也是疾病治疗的挑战——虽然有药,但未必人人都能负担得起。肺部疾病的社会保障范围应扩大,比如由雇主主导如公积金或社会保险机构,通过这些可持续性机制,让现有肺病治疗系统更趋完善。
亚罗士打新邦瓜拉政府卫生诊所主管兼家庭医学专科医生斯里华友从初级保健方向,探讨慢阻肺。斯里华友医生认为,应从初级保健阶段开始预防和及早治疗,比如:尽可能帮助民众戒烟;在察觉慢阻肺早期迹象时,筛查和治疗患者。尽早发现疾病,才能够阻止病情发展至中度和重度阶段,挽救更多慢阻肺患者生命。

鼓励测试肺功能
测试肺功能非常重要,马来西亚卫生部呼吸系统次专科主管兼呼吸内科顾问麦祖基医生强调:“有多少人测试过自己的肺功能?你知道自己的肺功能正常吗?我们都暴露在环境污染、工厂,甚至二手烟的环境中,即使不吸烟也会受到周围人吸烟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慢阻肺风险。”
“我建议,人们应测试自己的肺部功能,同时也要将这信息传达给家人和朋友。虽然目前全国可用的肺量计设备数量可能不足,但我们已在着手推进肺部健康计划,希望在接下来几年里,为更多政府诊所和医院配备这项设施,为更多患者做筛查,并尽早做出诊断。”麦祖基医生认为,唯有鼓励人们通过肺量计检测,掌握自己的肺功能状况,才能更早发现慢阻肺病患者,并让他们尽早接受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和预防死亡的发生。
目前,慢阻肺初步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症状与肺量计检测(Spirometry)。肺量计检测是一项测定肺功能的方法,包括一个人吸进和呼出肺部的空气量和转换速度,以及病情发展程度。
肺量计主要测量病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间的比例。建议有疑似症状者(如感觉胸闷气喘、呼吸短促、持续性咳嗽和多痰等),应前往医院会诊相关专科医生,并接受更详细检测。

注意3大症状

前期最容易出现症状,开始为间歇性咳嗽,慢慢演变成经常性咳嗽,并且频率持续增加。初期咳嗽症状不明显,患者常会误以为只是反覆感冒或因吸烟等造成,所以常没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

慢阻肺患者常会在咳嗽后出现黏痰,有时呈现较稀的白色痰液,有时呈现黄绿色浓痰,容易与呼吸道感染或气喘症状混淆。感冒是急性病毒引起,呼吸道症状产生速度明显且快速,常伴有咳嗽、咽喉肿痛、鼻塞、流鼻水和声音沙哑等症状,与慢阻肺症状存在差异性。

患者经常会感觉吸不到气或出现胸闷感,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例如爬楼梯和搬重物时,常喘不过气。严重者连散步行走,也会感到喘鸣不适,甚至洗热水澡时,当呼吸到大量蒸散水气,也会感觉无法忍受。呼吸窘迫常让病人产生焦虑感,显著降低生活品质。
新药上市减少发作
Breztri AerosphereR是一种用于长期治疗慢阻肺的药物,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缓解慢阻肺症状、减少慢阻肺发作或病情恶化,以及降低住院风险。这种三联疗法将3种药物(Budesonide、Glycopyrronium和Formoterol Fumarate)结合在一个定量吸入器。Breztri AerosphereR包含ICS(吸入性皮质类固醇)、LAM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和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MA和LABA作为支气管扩张剂,可帮助肺部周围肌肉保持放松,从而预防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ICS则能帮助减少肺部发炎。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最新的三联疗法能减少慢阻肺发作,以及降低其相关住院率。ETHOS第三期试验是一项为期52周的双盲试验,涵盖8588名年龄介于40~80岁之间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这些患者在前一年内,曾有中度或重度恶化病史。
上述试验结果显示,与双联疗法相比,三联疗法在统计学上,明显减少患者恶化率高达24%。此试验也观察到,相比起双联疗法,三联疗法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49%。
KRONOS第三期试验是一项为期24周的试验,涵盖1902名年龄介于40~80岁之间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患者无需在前一年曾有中度或重度恶化病史。与双联疗法相比,试验证明三联疗法可减少中度或重度恶化。
第三期ETHOS试验结果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年6月)发表,第三期KRONOS试验结果则在《柳叶刀呼吸医学》(2018年9月)发表。
Breztri AerosphereR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作为慢阻肺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方案推出市场。此疗法于2024年9月起,获准在马来西亚使用。
(新药核准编号KKLIU 3320 EXP 19.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