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不是大炮,实践是检验实情的唯一标准。孙中山投身革命,受视国贼,遭到大清通缉,流亡海外,东躲西藏。起义N次,屡败屡战,以“孙大炮”称世。但是,孙中山不以为忤,总是玩真的,终于推翻王朝。
或许因为孙大炮成功在前,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为之鼓舞,听到江湖调侃他是“倪大炮”,嘲笑以“大炮敏”,不但不放心上,反倒得意到天花板:“我没问题,我其实很高兴的,我是马华枪手第一号宠儿,他们越攻击我,我越感到爽快。”
接受《中国报》记者张景扬、蔡景丽独家报导,他甚至高调自诩自己是一枚核弹和原子弹的大炮,“真的是有料的大炮”云云。听到这里,毋庸置喙,人人想必知道,倪氏确实自嗨过头,得意忘形。
毕竟,大炮、原子弹、核弹,三者迥然不同,大相迳庭;哪来“核弹和原子弹的大炮”之说。纵然大马确实已经研发此炮,弹既引爆,想必一切灰飞烟灭,渣都没有,遑论料了。
尽管如此,倪可敏认为,“一年做六千多项民生工程”,成绩斐然;你有他厉害没有?但是,一旦细看之下,读者自可觉察6611项目累积,不过用掉10亿的拨款;平均而言,每个工程,配额15万。做得了啥?
算什么东西?
那么,给倪氏再搞十年,让他搞掂6万多项工程,总计也就是100亿。相较之下,刘镇东在〈布特拉再也:解读马哈迪的权力地图〉透露:“1995年的预估建设成本为马币200亿元。1997年经济风暴前的预估成本为260亿马币。”
既然10亿拆开,可供6611个发展;按此比率,260亿则可支援17万1886个合约待标。两者一比,相形见绌,一目了然,自不待言;倪大炮眼下的洋洋自得,除百万一厕,到底算是什么东西?
何况,六万工程中,有的雷声大,有的雨点小;无一关系落实地方政府直选,也没有一项落实新村永久地契。当中,用作打卡的太平湖之窗,砸了一窗极品山水;因此招惹网民和路人,乃至留英大画家郑傅安的口诛笔伐。
说到底,错引焦点,装睡不醒,有意思吗?有料没料,海啸已过,底裤没了,清清楚楚。孙大炮一生都在国事忙,根本没有心思报告前后革命招揽66支部发动11次起义。倪大炮见孙思齐,不妨也各州来一个6611华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