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长陆兆福最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对于建造隆新高铁的问题,有许多因素要考量,“不是说人家有,我们也要有”。
2023年8月9日,在本专栏题为“印尼的骄傲,我们的煎熬”中,我就已经提到,发展隆新高铁,绝对不是主张“人有我有”的思路,因为从一开始,隆新高铁是有自身的战略定位,没有追求“人有我有”。
隆新高铁构想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人有我有”的思路,其战略定位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引领东盟发展高铁系统,打造第一条东南亚跨境高速铁路。





隆新高铁的发展是有自己的战略定位、战略价值,区域内根本没有任何一条高铁发展,有着与隆新高铁相同的战略价值。
在这大战略下,隆新高铁的发展规划,就必须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私人界主导,因为届时与隆新高铁的相关周边发展,都必须依靠政府主导,包括沿线的地方发展。
而且说得直白一点,如果你是私人界,你愿意拿出1000亿令吉来为马来西亚建造高铁吗?
另外,高铁确实不是一个必需品,也不是“Luxury Goods”(高档消费品),它是可以让马新达到战略利益的“Tools for Strategy”或可称为战略工具。
一旦南部沿线皆由高铁整合后,我国南部和新加坡,将实现“无距离障碍”的战略目标,各城镇之间往来再也不必担心距离或时间问题。
届时,有更多南马城镇可以分担吉隆坡的功能,让发展分配到各城镇,让南马的各城镇,也可以成为知名度高的国际城市。
此外,南部沿线皆由高铁整合后,我们甚至可以打造出“大隆新经济走廊”,届时产生的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比柔新经济特区更大。
发展高铁本来就是万事起头难,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不必过度放大或担心亏损问题,有什么国家发展高铁,没有面对亏损?
6年拿不出方案
为什么总是要担心亏损问题,但不提这些国家得到多少经济利益?
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中国、日本和韩国等等,也一定有使用过当地的高铁系统,这些高铁系统,如何带动经济,相信大家都可以亲身感受。
事实上,这些国家发展和营运高铁成本,根本也没有拖垮相关国家。
官方的责任是信心喊话,展示决心,带动士气,不要总是“未建就喊会亏损”,官方应该花更多心思,推动隆新高铁的综合发展,为国家带来更多利益。
如果自己都担心亏损,那么官方又如何让私人界有信心投资建高铁?这不是矛盾吗?2018年至2025年,为什么我们一直拿不出方案?
如今我可以确认的是,“人家有的竞争力,我们真的是没有”,难怪印尼高铁都建好了、泰国建造中、越南起步了,我们永远一直停滞不前。
因为人家有的士气与决心,我们真的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