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了马大的KK便利商店的肉片事件和阿克马的动作,只能说他需要的是选票,他无非就是要拉拢马来穆斯林支持者,而他在这个目标之上,是完全和完美达标。
过去的袜子风波要不是国家元首调停的话,他绝对会继续挑拨,直到将自己在穆斯林群体里的支持度拉到最高,然后再找另一波来蹭,一直到下一届的选举。
无疑,他做的事情让国际间看到的就是极端,他所引领的舆论导致穆斯林群怒不是全世界都能够支持,在“昌明”的这个牌匾之下,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就是自打嘴巴;在多元社会的氛围下,更是讽刺,如果说袜子事件能够引起无论任何种族信仰的马来西亚人,都愤慨抗议,还或许可以勉强说得过去,只是阿克马这一波挑起了巫裔的支持,另一波让同是马来西亚的非巫裔反对,不就是分裂。
但另一边厢的哈利依斯干达(Harith Iskandar)对于同一个案例以自嘲的方式探讨议题,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非全对,总得要提醒自己用力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在不诋毁他人的前提之下,重新看这件事情,去接受这个世界就是有另一边厢的思维。
哈利的作法除了在利用议题来探讨议题,鼓励人要用批判性思考去看事情,但是原本被政客搞得一塌糊涂的盲目支持者,就只是盲目的用自己的认知偏私,一味支持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这样只会让整个社会慢慢的钻进牛角尖,无法脱离。点评人李荣健的评论里,提到哈利的幽默表达方式,更有效的让社会去反思,让人们重新审思问题背后的深层意思,这种无敌意的方式更能够开启敏感议题的讨论,降低紧张气氛。
但很可惜的这起事件却被封闭的盲目追随者,当成是“自己人讽刺自己的宗教,容不得,该重罚”。
同一起事件的另一边厢,有人仗着自己的言论自由,发表一些对他人文化和信仰的敏感耻笑,认为自己所说的并无道理——什么时候该说话,在啥地该说啥话,有些话的确不能公开说,难道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我们还不懂吗?
各有各支持者
对,我们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也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也需要承担起言论自由背后的责任。
那位华裔妇女在网络上留下那段文字后,然后知道自己犯错了,关掉面子书后,也真的不要怪别人去人肉搜索然后将自己卷入法律程序内,最后才出来道歉——老师也曾经跟我们说“三思而后行”。
我的主张立场依旧一样,第一,人家有捍卫他人信仰文化的权利,就如我们捍卫自己信仰文化的权利,当别人踩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反扑的自然动作,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自然反应。
第二,马来西亚的社会氛围虽然在进步,能够接受哈利的穆斯林不少,但同时支持阿克马的人也很多,就由我们自己决定,到底我们想要哈利这样的人增加,还是阿克马的这种人成为领袖。
第三,对,联邦宪法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言论自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之上,也需要附上自由言论后的责任;有时候你认为“我只是就事论事,批判事情”的同时,也要三思。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