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大仙,大家马上会联想到香港赤松黄大仙庙。以“有求必应”内涵为建基,尤以运签、药签灵验闻名遐迩的香港赤松黄大仙庙,其仙迹流传海内外,现阶段已与旅游观光事业挂钩,每年前往参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话说槟城也有黄大仙信仰,其香火同样传承自香港的黄大仙庙,这间位于槟城升旗山脚下的“赤松黄仙祠”,建庙于1988年,至今有37年历史。从最初替人看掌纹、手相的一间小庙,直到正式立庙,前后已达40年之久。





槟城升旗山脚下“赤松黄仙祠”负责人黄丽洙(70岁),向《中国报》讲述黄大仙信仰是如何进入槟城的始末。
所有这一切皆源自于一个偶然。她说,黄大仙信仰能够来到槟城算是巧合。
(拍攝:程文慧)
“刚好有一位本地人从香港赤松黄大仙祠把香火带至槟城,然后传给我的家翁杨氏。就凭着手上仅有的一张黄大仙人像照片,从那时起家翁就开始供奉黄大仙,然后请人印制100张黄大仙灵签,签诗又分成“上上”、“中平”、“下下”等级别,灵签的内容跟香港的七言四句签诗如出一彻,给予信徒指点迷津。”

“同一时候,家翁也开始在祠内帮人看掌纹、看命相。信众日增,香火越来越旺,十余年后在信众的要求下,家翁远赴中国礼请香料店工匠,打造一尊黄大仙金身,香火延续至今,从未间断。”
自杨氏于1994年逝世后,庙务一直由黄丽洙与夫婿杨吉成(73岁)联手打理。她忆述大约20多年前,槟城大山脚曾经发生一宗哄动全国的富商儿子被绑票案,据脱绑后的小孩口述,他被绑匪丢下海时,幸被黄大仙托住,才得以保住性命。后来孩子的父母还亲自登庙答谢黄大仙。
她跟记者分享曾经发生过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曾有一位信徒在这里求签后,尔后到香港黄大仙祠再次求签,也抽到一模一样的签诗,确实难以解释。”

参拜者年轻人居多
记者在庙内访问期间,目睹上门参拜的信徒男女老幼皆有,而且以年轻人居多。
黄丽洙说,新年伊始,很多人都会来拜太岁,点光明灯,难免出现人潮。
“老实说,来这里进香的信众全国各地皆有,一些从小开始就被父母带来庙宇,结婚生子后,每年都会自动回来拜拜,一些还携儿带女的,阖家到庙里烧香,所以,这儿经常会看到不少的年轻信徒。”
她说,该祠的开放时间从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每周二和周五晚上设有问事服务,有专人莅坛通灵。
黄大仙素来是有求必应,任何人开口要求提点,衪都来者不拒,包括求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医病等,而且签诗奇准。
黄丽洙说,“衪曾经帮过无以数计的信众,当年有一位信徒面临破产,转向黄大仙求助,据说当晚就中了巨奖,有能力还清所有债务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开口向信徒索取香油钱,作为酬谢神恩,一切随缘乐捐。”

黄丽洙:附家翁体看手相
据黄丽洙说,其家翁当年替人看掌时,黄大仙会进入其体内,以通灵方式帮助问事者,寻求神明的指点迷津。
她说,通灵类似通过人与神之间的脑电波交流来问事,有别于借用神明的身体来降乩发出神谕。当然,这儿的通灵者曾受过马来西亚财帛星君庙的专业训练。
就黄丽洙本人而言,她拥有强烈第六感的体质。她跟记者说,年轻时在新加坡工作时,一度梦到一间房子门前有一条小溪,之后嫁到槟城时,才发现槟城赤松黄仙祠前果然有溪水流过。
“就像黄大仙曾跟我们说,庙宇空间太矮,必须升高。我们按照衪的旨意行事。”
她觉得,在庙里办事经年,深谙一个道理,就是从事神明业者,必须要走正途,自然会得到很多回报。

原名黄初平修炼成仙
赤松黄大仙,原名黄初平,赤松子是其仙号,在赤松金华洞修炼成仙。自上世纪初黄大仙信仰从广东传至香港,后成立赤松黄仙祠。自此黄大仙的香火亦跟随着善信人数不断增加,传至全世界各地,无远弗矣。
槟城升旗山脚下赤松黄仙祠,在40年前建庙时神坛上并奉着五位神祇,即黄大仙、天上圣母、观世音菩萨、韦陀菩萨、伽蓝菩萨,陆续应信徒的要求,加上大伯公、哪吒三太子、财神公等。数年前在新冠肺炎期间,信徒送来一尊千手观音、药师佛等。
槟城方面,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黄大仙诞期时会设有素斋,免费招待信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