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我带着几分期待走进戏院,观看了《唐探1900》。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八国联军庚子赔款时代,讲述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的故事。
很多年前,吴宇森和周润发曾筹备拍摄《华工血泪史》时,我曾以为美国铁路华工的故事距离我们马来西亚人遥远,仿佛与我们的历史毫无关联。然而,自从我2019年开始踏上寻根路之后,当银幕上的影像浮现,我的思绪竟穿越了百年时光,回到了自己家族的过往。
我的曾祖父黄叶秀,便是当年被卖猪仔远赴异乡的华工之一。1893年,他在家乡迎来了我祖父的诞生,不久后便被迫踏上未知的旅程,前往旧金山,再转往温哥华,成为铁路华工的一员。从此音讯全无,生死未卜。他是否真的如电影中的华工一样,在筑路过程中殒命?抑或是被埋骨于异乡,连家人都无法为他设一座墓碑?





周润发在《唐探1900》中饰演的角色,正是一位铁路华工,而他本人也确实是广东四邑开平波罗周氏的后裔。看到他在电影里演绎这段血泪史,心中不禁泛起阵阵酸楚。那些远赴重洋的四邑子弟,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容忽视的悲壮篇章。
然而,这部电影虽可圈可点,却也有令我略感遗憾之处。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电影竟然虚构了华工的来源地,将他们塑造成来自四川、河南等地。
“金山阿伯”由来
然而,真实的历史是,绝大多数华工几乎清一色来自广东四邑的台山、开平二地。清朝末年,四邑的男子因家乡贫困、社会动荡,被迫远走他乡,成千上万地涌向北美,成为廉价劳动力,为美国修筑铁路、挖矿、垦荒。他们的命运如同被抛入怒海的浮萍,生死全由天定。这就是“金山阿伯”的由来。
我曾翻查美国官方1903-1904年的猪仔档案,在旧金山上岸、被送往温哥华的劳工名单中,我找到了一位编号61的华工,名为Wong Sau。我在想,他会不会就是我的曾祖父黄叶秀?毕竟,那些被卖猪仔远走他方的先人,大多连自己的中文姓名都无法完整保留,更别说留下详细的历史记录。他们在异国他乡拚搏,最终或许只能成为无名墓碑下的一抔黄土。
过去,我们常听长辈提起“卖猪仔”这三个字,或许知道那是指被欺骗到海外做苦工的人,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残酷现实。那些被骗出海的华工,通常会被锁在船舱底层,缺水少粮,环境恶劣,途中甚至有人因疾病或饥饿而死。
抵达美洲后,他们被送往铁路工地,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食不果腹,稍有反抗便遭毒打,甚至被活埋。许多华工终其一生无法返回家乡,连骨灰都无法归葬故土。
珍惜今日生活
这些故事,不仅仅属于美国华工的历史,更是我们华人共同的血泪记忆。在南洋,我们的先辈也是因同样的原因,被迫南下,来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成为锡矿工人、苦力、杂役。他们的牺牲成就了今日的华人社会,而他们的血脉,则在后代身上延续。
《唐探1900》让我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也让我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今日的我们能够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扎根、繁衍、生存,离不开这些先人当年的艰苦奋斗。对于曾祖父黄叶秀,我或许永远无法知道他最后的归宿,但我希望,他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百年前的他们,是先行者,是拓荒者,更是我们今日身分的奠基者。而我们,是否又能铭记他们的付出,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