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想养宠物,但居住环境不允许,只能在街上撸猫、喂食浪浪。方柔琪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长期为浪浪们带来温暖?直到她看到两个女儿的画,灵感乍现,孩子的创造力或许就是最好助力!

方柔琪的四个孩子都热爱小动物。16岁的大儿子邬旼畯曾在路边看见母猫带着小猫流浪,立刻找来纸皮箱为它们搭建一个暂时的庇护所;14岁的老二邬礼谦也曾救援受伤的白鸽与乌鸦。不过,家中最爱猫的,非11岁的邬佳妤与8岁的邬卓颖莫属。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猫咪雷达”,两姐妹每次外出,流浪猫总会自动走到她们身边。不管在哪儿,看到猫就非要停下来撸一撸,甚至直接坐在地上玩得不亦乐乎,完全忘了时间。 对此,妈妈只能无奈笑说:“只要她们不尴尬,尴尬的永远是别人。”
每天下课后,妈妈会带孩子们买水和食物去喂猫。除了提醒孩子们避免干扰他人,她也确保每次喂食后,会收拾干净,不留下任何垃圾,也不影响公共环境。





来自槟城的方柔琪,童年在阿依淡的乡间度过,家人一直喂养自来猫狗,家里曾同时有五、六只猫。如今她的孩子们也爱上了猫,而这份情感其实源自一次意外救援。
几年前,方柔琪带孩子们上巴刹,突然听见幼猫叫声。循声找去,发现一个纸箱里有三只刚出生的小猫,显然是被人弃养的。她带回家喂食清理,原打算送去SPCA流浪动物收容中心,却因为小猫不足三个月而被拒收,只能暂时收养在家。
三个月的照顾过程,让孩子们对这三只小猫产生了深厚感情,还依照毛色取名:“小黑、小橘、小白”。当把小猫送往SPCA 时,孩子们依依不舍,既心疼又希望它们能找到新主人。
当时才6岁的旼畯还记得,这三只小猫被养在钓鱼桶里,自己每天逗猫玩,“本来对猫没什么特别感觉,结果因为救养爱上了猫。”后来,他还在学校捡到一只小黑猫,猫咪直接爬上他的肩膀不肯下来。当妈妈来接放学时,他抱着猫说:“如果你不让我带回家,我就不上车!”
回家后,他把猫安置在储物室,还用自己的储蓄买猫粮与猫砂。然而,碍于居住环境不允许养猫,最后不得不将小黑猫带去妹妹的幼儿园放养。当时园内有善心人士喂食,但后来猫还是自己跑掉了。

从那之后,孩子们在街上看到流浪猫,虽然知道不能带回家,但还是会喂饱它们,给它们干净的水喝,也算是一种缘分。方柔琪认为,让孩子喂养流浪猫,是一种生活教育。孩子们学会了责任感,将来如果有能力养宠物,也一定会好好照顾它们,而不是一时兴起就弃养。




撸猫解压培养爱心
2023年,邬家从槟城搬到吉隆坡,孩子们转校适应新学校与陌生环境,难免感到压力。意想不到的是,城市里的流浪猫成了他们最疗愈的玩伴。
“撸猫真的很解压!”旼畯坦言,前阵子心情低落、压力大,还好假期能去舅舅家玩猫,或到猫咪咖啡馆撸猫,“看看猫、摸摸猫,心情就会变好。”
部分家长担心猫毛会导致幼儿过敏,因此避免让孩子接触动物。然而,旼畯曾搜寻相关资讯后发现:“从科学角度来看,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对猫毛过敏,接触猫也不会导致过敏反应。甚至有研究指出,若从小接触宠物,反而能增强免疫力降低过敏。”
妈妈柔琪观察到,孩子们与动物的互动而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动物带给孩子快乐,也让他们学会温柔与善良。
然而,流浪动物的命运总是充满变数。有一次,孩子们喂养几天的流浪狗妈妈与幼崽突然消失,女儿伤心不已,妈妈只能安慰她们:“我们不是收容所,也没有足够的资源照顾所有流浪动物,只能尽力让它们吃上一餐。”

柔琪希望更多人善待流浪动物,如果想养宠物,不妨以领养代替购买,因为有人收养一只,街上就会少一只流浪动物。
不久前,“马大校园流浪猫被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柔琪和孩子们读到这则新闻时,感觉犹如心被撕裂般痛苦。“太残忍了!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警方初步调查指出,猫咪是被流浪狗攻击咬死的,但动保团体提出质疑,要求进一步调查是否为人为所害。一直在关注新闻进展的旼畯忍不住说道:“如果这是人为的,我想对做出这种事的人说:你若对社会不满,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但不该伤害无辜的小动物!”
用画笔传递爱
从孩子年幼时,柔琪就让他们读绘本、画画、做手工,培养创意思维和专注力,同时消耗过剩精力。她从不干涉孩子的创作,提供纸笔颜料,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两年,由于与猫的接触增多,两个女儿特别爱画猫,画风各具特色。

姐姐佳妤在学业上稍显吃力,转校后朋友不多,内向的她透过画画述说故事。她笔下的猫咪世界纯真美好,流露出对友谊与被理解的渴望。“同学说我像猫。”她笑着说,“猫不会让我有压力,而且猫很聪明。”




妹妹卓颖则充满奇思妙想,用画笔为猫咪建构豪华猫屋、游乐园、海底世界,幻想猫咪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她一边画,一边编故事,而妈妈就在一旁一边做家务,一边听着,这成了邬家日常温馨的亲子时光。




“孩子的天赋不在课本里,我不想埋没她们的才能,希望鼓励她们画画。”妈妈柔琪逐渐发现,画画不仅是孩子们的自我表达,也能创造更多价值。“既然她们这么投入为浪猫作画,为何不让这些作品帮助更多浪猫?”


今年1月,柔琪以“喵艺”为品牌,将孩子的画设计成书签、明信片、T恤等周边商品,收入将用于继续喂养流浪猫。商品最先在亲友间贩售,未来计划逐步拓展,让更多人认识这份充满爱的创作。这也是妈妈送给四个孩子的礼物,或许“喵艺”未来能成为他们共同经营的事业,或者成为童年最美好的纪念。如果你也被这份爱打动,欢迎关注 IG:喵艺Meowyi,支持这份来自孩子与猫的温暖创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