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26岁女子因脸部严重肿胀求诊,只见她眼皮浮肿如金鱼眼,嘴唇红肿得像香肠,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原因可能是食用了农历新年期间保存不当的剩菜或腌渍食品。
台湾皮肤科医生赵昭明透露,农历新年后荨麻疹病例一般会增加,原因多与剩菜有关,特别是海鲜、竹笋或食材繁杂的佛跳墙等菜色,容易诱发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嘴唇和眼皮等黏膜部位肿胀,并伴随全身起风疹块,奇痒无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胸闷及呼吸困难,若未及时就医,恐有生命危险。
另外,对于容易过敏的人,营养师建议应减少食用海鲜、香菇、竹笋和豆类等易致敏食材。一旦发现过敏痒症,可适量喝水,加快新陈代谢,必要时可使用抗过敏药膏缓解症状。如过敏反应严重,应立即就医,以防病情恶化。
伤及肠胃
医生补充,农历新年期间因急性肠胃炎求诊的人数也显著增加,这多是因剩菜保存不当,导致微生物污染所致,典型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发烧,年幼或年长者甚至可能因此引发败血症,其风险不容忽视。
传统习俗认为团圆饭剩菜象征“年年有余”,但专家建议,准备年菜时,应根据人数适量烹煮,避免菜肴因长时间存放而降低新鲜度。对于容易引发过敏或中毒的剩菜,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以减少风险。
营养师指出,农历新年年菜或年初九拜天公剩菜经多次加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剩菜加热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也越高,进入人体后可能形成亚硝胺,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致癌风险。建议吃剩菜的同时,与其它富含维他命C食材一起食用,如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大白菜和白萝卜等)或水果(番石榴、橙及橘子等),以减少亚硝胺的危害。
农历新年期间剩菜不仅隐藏过敏风险,也可能因保存不当引发其它健康问题。专家强调,从源头管理剩菜,适量准备、妥善保存,并配搭健康食材,才是降低风险的最佳方式。重视饮食卫生,不仅能享受团聚美食的欢乐,也能守护全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