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4.0的到来,改变各行各业发展,新科技也为农业迎来许多全新种植技术,实现现代化务农,颠覆农业被指是“辛苦工”典型印象。
博特拉大学(UPM)农业学院毕业生莫哈末沙菲克(34岁)说,国内农业拥有很大发展前景,鼓励年轻人务农,共同发展农业和经济。
“务农不只关于种植和出售农作物,还要懂得销售咨询服务、种植系统安装和筹备、物联网和应用程式管理等。”

他也分享他在筹备毕业项目期间,学习科技务农的经验。当时他将地理资讯系统(GIS)和特殊地段管理知识,运用在以灌溉施肥方式种植的榴梿园地,以管控虫害和疾病。
他指出,在面积达100英亩园地以上述方式做试验后,他将相同方法套用在种植6万棵辣椒树上。
莫哈末沙菲克说,在种植上精准数据不只对州内经济有利,实时数据也对销售和管理有很大帮助,确保农夫、批发商和消费者都有充足货源保障。
善用科技务农,有助克服距离所带来挑战,如今他可在霹雳美罗住家,透过网络技术实时监督位于雪兰莪和玻璃市农场。

他认为,即使时代进步,农业也不会被成为被淘汰科系,但前提是确保课纲与时并进,采用现代化技术,及时作出必要调整。
他指出,一般大众认为农业是夕阳行业,是因为农业和企业缺乏中心化数据和农作物日历,也没有完善种植时间表,导致各州内同一种农作物出现倾销。
“我们应该执行各县市轮流或分季节种植,或按照种植时间表耕种。”
另外,他也鼓励农夫增加农作物种类,以及考虑生产加工食品,比如生产小包装食材或即煮料理包,让产品增值,提高收入。
莫哈末沙菲克认为,要培养年轻人投身农业兴趣,要确保年轻人不只懂得种植,也要具备销售技能,毕竟农业不再是一场赌注,要面对盈亏不确定风险。
他说,国内农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呼吁农夫要走在时代前端,成为领导者,并希望现代农夫善用科技,利用实时数据,保障收成和迎合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