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见过一些人,总是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困境。这些人对很多身边现实都无法给自己一个足以接受的解释。然后,他们就只能掉入一种无奈与被动的思考状态里。这些人,多数一辈子都被世态的集体波流里被无分别式地冲刷,很难发挥自己能量,最终也就在洪流中郁郁一生。
看远一点,看阔一点,这是重要的。
尤其在些年长者身上,我常看到他们因为自己视觉狭窄而长期执着,成天就只知道埋怨现状;这个不满,那个不满。弄到自己脾气很不好,总觉得自己在一种被边缘化之下活着。环境发展的逻辑,他们其实不懂得,某些政策的远瞻因素,也看不清楚。过时的三观就停留在当年自己最辉煌的旧时代里。当进入了老龄,仿佛生活就只剩下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了,这样的心态,肯定影响情志,身体怎么会好?
当固执逐渐形成了个性,除了牢骚可以解闷,那么接下来就只有“拒绝”了。

增广视野
我曾跟一个比较要好的同龄朋友说:“与其你天天逃难式地跑去咖啡店里开口水大会,倒不如学会如何利用网络渠道,到不同的渠道里接触更多各方的信息,看得多,看得广,你就能学会判断,学会厘清逻辑,你会发现脑洞能渐渐打开,那时候你再整理自己认知,相信我,你渐渐就会成为一个更有知识的,并且能主宰自己认知的人。”
他反问我:“这之后就会好吗?”
我告诉他,当一个人看得更远看得更阔,很多价值观也都会逐渐改变,很多原本看不开想不通的事都会逐渐得到答案。迟到,也总好过一辈子够不上程度。当拥有更高一点的认知水平,虽然一杯咖啡乌还是咖啡乌,虽然一条所谓道理看来还是一条道理,但你却可以从一些新的角度来看它们,并且自己找出可以接受的解释。
我很庆幸他接受我的建议,只是接着就常来烦我教他如何在网络上寻找更多不同的关连渠道;有关健康保养的、旅游的、历史的、政局时事的,后来甚至有关哲学的,说真的我不知道那几个月他究竟看过多少,也不知他看了哪些,只是后来有天我们碰面聊天,不慎地我们又谈起了他最为敏感的“新一代”,呵呵,还有“新新一代”,但很意外地,他那种长期偏见的看法竟也开始改变角度了。我跟他说,“你看吧,其实每一代人都会困在他们那一代的观念和认知里,只有看得更多,看得更宽阔,我们才能理解世态人情的变化,角度不同了,一些旧的价值观也能随着更新,能够放怀,整个人就update过,心情也不一样了吧。”
知识养生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科学、哲学或玄学,也没那个精通的必要。但至少,当我们接触广泛了,思想也会较有逻辑,执念也会较为缓解,一些原本受困的观念也能逐渐腾清过来。正因为一些价值得以改观,我们面对自己的未来或许就有些新想法,养生不外就是要活得自在坦然,或许一些原以为自己无法面对的事,也会因此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
特别提到上述这点,是因为年长者到最后都得面对自己的终极关卡。
趁自己还理智的时候去厘清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在科学上、神学上、哲学上,至少都该先有个通识水平的接触。这不是个忌讳的区域,这是一个需要靠自己认知去接受的区域。换句话说,能认识得更为深入,以后就越能坦然面对来临的现实。而这种坦然,才是年长者的真正成熟。你一定见过些已届高龄的年长者,一提到“老”、“死”就大呼不吉利,好像大呼过不吉利那就不必死了?尤有甚者,分属高龄还口口声声“我们这班女孩子”的,这些些,仿佛都是活在自己的旧时光里从来没晒过真正的太阳。
唯有知识的长进,能让人心态更趋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