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对拮据的这个新年,小芳的丈夫居然花了接近2000令吉购买鞭炮及烟花,目的是希望在这个新年来个好意头,让新一年的生意兴隆。对于只有1500令吉预算花在家人衣服及年饼的小芳来说,她无法理解丈夫的所作所为。
和丈夫提起这件事,丈夫就警告她不要再讨论这件事,为了这吵架基本上就等于破坏了他的“好风水”!
以上是小芳的情形,在新年期间特别是年除夕及年初九,炮竹及烟花通宵达夜的响不停,这部分显示着许多人希望借由热闹的炮竹与烟花,为自己来年带来更多的财富与福气。






在今年1月底当积宝博彩累积过亿时,我们也见证了许多民众排队争先恐后的投注,希望获取这亿万份之一的机会。
无论是放烟花炮竹或者投注博彩,基本上反映了人们的羊群效应及侥幸心理。
需懂得量力而为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作者,阿比吉特V班纳吉(Abhijit V. Banerjee)和埃丝特杜弗洛(Esther Duflo),在书中也提到了这两点。
书中提到贫穷和财富的形成,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当然这也离不开群体共同形成的共识。在小芳丈夫的心里,买鞭炮和烟花的花费似乎是值得的,因为它是为了“开运”和为生意带来更好机遇。
这和投注博彩的朋友在面子书、报章、公共场合大量讨论下受到了社区集体影响而产生了投注的欲望是一样的。
《贫穷的本质》内还强调了人们在贫困时,往往会依赖短期的幸运或希望能通过某些“捷径”来改变命运。这种心理被称为“侥幸心理”。
在小芳丈夫的行为中,他把买鞭炮和烟花看作是为了获得“好风水”,期待通过这种方式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这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他的一种侥幸心理:即希望通过某种形式的“仪式”来改变未来的命运,哪怕这个“仪式”并没有任何实际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羊群效应还是侥幸心理,基本上从理财角度是没有其积极性的作用的,反而浪费了有限的金钱及时间。在了解这两者的“弊病”后,如果我们愿意尝试解开这习惯性思维的枷锁,我们才更容易的真正掌握理财的能力,生活才能更独立自主。
最后,保留传统文化为节日助兴及借以缅怀祖辈的传统无可厚非,但懂得适可而止、量力而为更重要,因为这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相信祖辈留下的传统与文化,也是希望后代更具有智慧,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