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绝对是一个苦差,要不是Sunny(宋倛合,雪兰莪篮总会长),我不会接这个位置。”陈玉霞教练坦率的承认。
虽然大马篮总尚未正式宣布,但消息指出,陈玉霞即将成为大马女篮的新任主教练。这标志着她教练生涯中的重要一步,从带领俱乐部球队正式晋升到国家队的最高职位。
这位不久前带领雪兰莪EST夺得首届大马职篮联赛(MBL)女子组冠军的主帅,如今面临一项艰钜的挑战——一个不统一的训练体系、仅剩10个月的时间准备2025年东南亚运动会,以及急需重建结构的球员池。
但对于这位来自雪兰莪仁嘉隆的30岁年轻教练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教练的工作,而是一个从零开始重建大马女子篮球的使命。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系统,”她说。“如果没有这个系统,青少年发展就会失去方向。”

建立统一系统
大马女篮正处于十字路口。与邻国如菲律宾和印尼多年来培养年轻人才的情况不同,大马的女子篮球计划停滞不前。
“女篮目前处于一个相当严峻的状况,”玉霞直言她所接手的挑战。
其他国家有稳定的青少年球员发展计划,不断为成年队补充新血,但大马在青少年队和成年队之间的衔接是一个问题。球员经常在基础技术尚未扎实的情况下进入国家队,教练不得不花费宝贵的备战时间教授基本技能。
“我们需要从青少年队到国家队之间有统一的方向,”她强调。“否则,每一次过渡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玉霞的解决方案很明确: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系统,让青少年队与成年队无缝衔接,确保球队的长期成功。
“如果我们现在建立这个系统,未来的教练就不需要花几个月时间来补基本功,”她说。她的目标是打造一条无缝的培养管道,让球员能更快适应国家级篮球的要求。

团队合作太重要
玉霞的策略核心之一,是让教练团队的角色更加专业化。她相信通过将专业职责委托给相应的专才,可以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每位教练专注于自己的强项,能够为球员打造更高效的训练环境。
“我想要把专业的东西留给专业的人来做,”她说。“技术层面的训练应由技术教练负责,体能由体能教练管理,康复则由专业康复师掌控。”
她也透露,技术训练的部份她会交给蔡炜健(小健)的团队,而体能教练也还在洽谈中。这种结构化的方式,是对现有体系的一次重大改变,因为目前的教练通常需要身兼数职,导致精力分散。
对于玉霞来说,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场上的球员,还包括幕后的团队,并提到非常需要影片分析这方面的人才。
“目前副教练的人选还有很多疑问,因为这个职位需要负责很多东西,特别是影片分析的部分,整个教练团队至少需要3个人才能完整。特别是东运会的赛程都是背靠背,每一天都是在跟时间赛跑。”
这种方法是现代化国家队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旨在让大马女篮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剩10个月备战东运会
她的当务之急是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同时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她坦言,目前面对的挑战多不胜数:
- 球员出勤率:如何平衡全职与兼职球员的不同投入和准备程度。
- 有限的球员资源:许多球员需要同时参与 3×3 和 5人制比赛,然而这两种赛制风格截然不同,切换并不容易。
- 训练连贯性:训练缺乏连贯性,导致难以持续建立默契和比赛节奏。
玉霞强调,引进优质的归化球员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需要好的归化球员来支援,3×3 和 5人制各一个,”她解释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赛场保持竞争力。”找出并融入合适的归化球员,是她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玉霞依然保持专注,并决心不断进步。即便需要随时调整策略,她也毫不犹豫。“我们会一边前进一边持续调整,”她坚定地说。
平衡青年与资深球员
玉霞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究竟要以新面孔重建球队,还是继续依赖经验丰富的资深球员。
“是否应该要换血?”她坦率地问道。“资深球员能够适应我的训练强度和新方法吗?年轻球员有足够的经验来挑起重任吗?”
年轻一代潜力无限,但许多来自优渥家庭背景的球员,往往在开始展现实力后便因留学海外而离开,导致人才流失,让打造一支稳定而有凝聚力的球队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资深球员拥有宝贵的比赛经验,能在关键时刻提供稳定性,但他们可能难以跟上玉霞严格的训练标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她必须面对的挑战。
即将到来的东运会,或许会迫使她做出艰难的选择。
这条路充满挑战
踏上这段全新旅程时,玉霞心里十分清楚,前方的道路将充满挑战。然而,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支能在2025年东运会上具备竞争力众队伍,更是一个机会,去建立能让未来世代继续发展的篮球传承。
“往好的方向看吧,”她坦言道。“这是一个更远大计划的开始。”
凭藉着清晰的愿景与坚定不移的决心,玉霞重建大马女篮的使命已经启动——一步一脚印,一次次调整,一个系统接一个系统地搭建,她的蓝图正逐渐成形。